首頁>要聞 要聞
戰斗機多代多型同步發展 轟炸機家族實力又精進
空天競逐未有窮期
當前,世界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以國家軍事戰略和新作戰概念為牽引指導;二是以核常兼備、遠程快速、空天(網)一體為建設重點;三是以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無人化為發展趨勢。
低成本、高效費比是各國對裝備研發的一貫追求。因此,在當今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這“三大特點”和“一貫追求”將在世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中得到延續。敬請關注系列策劃“環球兵器新展臺”之空戰裝備篇。
戰斗機多代多型同步發展
戰斗機研發目前正處于多代多型同步展開的階段,研新、列裝、升級、使用各有精彩表現。
第五代戰斗機的研發受到各國重視,大量正式列裝并使用五代機的美國仍處于領跑位置。去年,美軍F-22戰機在阿富汗戰場成功投放“小直徑炸彈”,標志著美軍五代機轉入常態化實戰運用階段。F-22武器火控系統得到升級,隱身性能向F-35戰機看齊;而F-35的采購量繼續擴大,現役的百余架都進一步升級了軟硬件。
獲得軍方編號蘇-57的俄羅斯五代機,實現了18噸級發動機“30產品”的首飛,擬于2019年正式服役。該機在未完成全部試飛任務的情況下已在敘利亞完成了實戰首秀,俄羅斯技術人員聲稱其可以“超越美國的F-22和F-35”。此外,在敘利亞戰場大出風頭的蘇-35S戰斗機也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該機在超音速飛行時展示的強大實戰能力已接近第五代戰機。擬替代“米格”系列戰機的第五代輕型多功能前線殲擊機LMFS也已開始研制,該機將采用鴨式布局,在米格-29系列基礎上重新設計。
此外,日本、英國等國家也在同步對其引入的F-35戰機進行加裝和增強。
鑒于裝備“代差”常會帶來懸殊戰力對比甚至一邊倒的戰局,在五代機尚未普及的現階段,軍事強國已紛紛投身到第六代戰機研發的激烈競爭之中,為重塑未來空戰格局預先布局。
在五代機和六代機之間,美國空軍利用成熟技術加緊推進“穿透型制空飛機”研發,試圖在2030年前推出一款過渡機型填補五代機和六代機之間的能力空隙。相關備選方案預計在今年6月完成。
引領六代機研發的依然是美國。雖然高超聲速、定向能技術和武器開發尚無突破,但適配的新一代變循環發動機已經開始試車。去年,雷聲公司公布了其自主設計的第六代戰機最新概念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提出了新的“下一代空中主宰”概念方案(與2012年公布的方案類似)。
與此同時,俄軍也在積極探索六代機概念,瞄準超隱身、超機動、高可控、高智能、高超聲速能力的六代機研發取得新進展。俄羅斯六代機擬采用有人/無人機編隊飛行的方式作戰,一兩架有人駕駛戰機和二三十架搭載不同任務載荷的無人機協同。該原型機擬于2025年前完成首飛。
緊跟美俄,其他發達國家也在聯合開發新一代空戰系統上集體發力。4月初,德國媒體證實,德國與法國將攜手推動研發一款“未來戰斗機”,取代“陣風”和“臺風”戰斗機。該機是一種可組合有人駕駛和無人機兩種飛行方式的雙發雙座隱身戰機,計劃今年6月完成發展路線圖,于2030年至2040年服役。
轟炸機家族實力又精進
4月14日, 美英法三國聯軍對敘利亞發動了第一輪空襲打擊,其中兩架B-1B戰略轟炸機發射了19枚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B-1B是美軍唯一一型現役超聲速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動于九天之上”,高效制敵于地,是軍事強國投射國家意志、施加戰略影響的首選工具,也是各國軍隊重點投資發展的航空武器。當前,各國圍繞研用戰略轟炸機展開的競賽競爭也日趨激烈。
去年,美軍B-1B轟炸機成功試射遠程反艦導彈;B-2A轟炸機為配裝新型數字化核武器和新型防區外武器做準備;B-52H轟炸機也傳來換裝新型發動機的消息。美軍按照第六代作戰平臺“系統簇”解決方案和遠程打擊轟炸機項目的設計,著眼應對多源、廣譜、不確定威脅和“打贏一場半戰爭”的需要,加速推進戰略轟炸機的升級、改造和研制。美軍希望,通過提升現役三型戰略轟炸機實戰能力和獲取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全面提升空軍在高對抗環境下的滲透、突防和遠程打擊能力,繼續確保其空中優勢。
目前,被美軍稱為“穿透型轟炸機”的B-21“突襲者”隱身轟炸機已經完成初始設計評審,進入制圖研發階段。設計要求,B-21將兼有核常打擊能力,通過裝備一體化電子偵察和對抗系統、攔截來襲導彈的自衛激光武器,大大提升隱身性能和網絡化協同作戰能力,達到作戰能力更強、生存能力更高、打擊范圍更廣、武器配置更靈活的目的。作為美軍21世紀首款新型轟炸機,B-21有望成為美軍遠程打擊體系的中堅力量和“三位一體”威懾體系中最靈活最有效的終極武器。根據計劃,2025年前后將有超過100架B-21列裝,美軍戰略轟炸機家族的實力會大大精進,為美國在國際軍備競賽中創造更多的博弈選項。
俄羅斯繼續在國際制裁延長和國內經濟復蘇緩慢的雙重困境中艱難前行。在2017年度國防預算縮水25%,還要維持敘利亞作戰高額開支的大背景下,俄軍戰略轟炸機項目依然得到支持并取得了進展:圖-160升級改進型圖-160M2于今年1月首飛成功,預計2021年量產并交付部隊;在研的“未來遠程航空兵系統”PAK-DA已完成了全尺寸和縮比模型的初步設計方案并通過評審,計劃于2026年前后首飛,2029年前后投產。
PAK-DA可攜載高超聲速武器和人工智能彈藥,“能從俄本土出發精確打擊全球任意地點”,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隱身性能好、突防能力強等優點。核常一體、全天候作戰的PAK-DA是美軍B-21的有力競爭者。
機載武器多型譜齊頭并進
機載武器堪稱空軍的“長臂鐵拳”,對空對地對海精確毀傷,代表了空軍的打擊威力。
當前,空空導彈發展凸顯各國對小型化和遠射程追求。為瞄準現代空戰需要,突出遠射程、超敏捷、多掛載等特點,美國空軍啟動了“小型先進能力導彈”項目,重點研發小型、輕質空空導彈,計劃于2030年前后列裝。日本與英國共同開發的“聯合新型空空導彈”,融合歐洲“流星”遠程空空導彈和日本AAM-4空空導彈技術,目標是適配F-35A戰斗機。印度擬交付首批50枚“阿斯特拉”MkⅠ超視距空空導彈后,繼續研制射程遠達100千米的“阿斯特拉”MkⅡ導彈。
強調遠程懾戰能力的同時,低成本新型空地導彈也是各國機載武器的研發方向。其中,美國空軍正在招標的“灰狼”低成本遠程亞聲速空地導彈,主要用于網絡化協同打擊敵一體化防空系統。法國正在研發低成本新型模塊化空地導彈,該導彈可根據不同任務調整組件,提升實戰能力的同時又能保障其靈活性。
機載激光和電磁脈沖等新概念武器也是競爭激烈的領域。美國空軍的“自防護高能激光演示器”先進技術演示項目已進入第二階段,標志著防御型機載激光系統正逐步走向成熟。此外,雷聲公司已經向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交付兩套高功率微波導彈戰斗部,使高功率微波導彈接近實用。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發布的一次國情咨文中,披露了俄軍在激光武器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普京稱,多型號激光武器已裝備部隊,擬用于反導和反衛星作戰。這些新技術新武器新裝備的運用,或將改變未來作戰樣式。
將無人航空系統“進行到底”
眼下,被無人系統主宰的未來戰場是最熱門的話題,“忠誠僚機”“蜂群作戰”、編組作戰等最新作戰理論中從來不缺少無人機的身影。主流觀點認為:無人機通過結合分布式航空和分布式計算獲取強大實戰能力,將為其在未來空戰場贏得重要一席。
近年,美軍大力發展有人/無人戰機協同作戰概念,其中F-16扮演的“忠誠僚機”編組演示實驗實現了無人機“僚機”與長機自主編隊飛行和對地打擊。美軍新推出的“鯖鯊”及“女戰神”兩型無人機也將作為“忠誠僚機”于今年進行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試飛實驗。以“小精靈”項目為代表,新式無人機已經獲得了進行全尺寸技術驗證的新合同。DARPA去年推出“飛行導彈掛架”概念,可實現在F-16和F/A-18戰斗機機翼下方掛載低成本小型無人機。該項目計劃在今年進行開發試驗。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美國空軍的機密項目RQ-170改進型隱身無人機。以X-37B為代表的美空天作戰無人機,在第五次任務中首次利用“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對攜帶的微型衛星、復雜電子系統等任務載荷進行實驗。據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SR-72高超聲速飛機驗證機也在穩步開展實驗。
俄羅斯則在強力推進卡-226T多用途無人駕駛直升機和“渡鴉”777-1垂直起降攻擊型無人機等項目。其中“渡鴉”777-1將首次具備電子戰和火力攻擊能力,計劃在今年或明年交付使用。作為空天信息的重要源頭之一,長航時信息支持無人機的發展也得到了俄羅斯的重視。俄羅斯空天軍的5噸級“牽牛星”長航時無人機已準備進行樣機試飛。在2017年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自主研制的“獵戶座”-EN中空長航時無人機首次亮相。該機可遂行航空偵察和信息保障任務,能為火力單元提供地形偵察、目標指示和毀傷評估等支持。
歐洲聯合軍備合作組織的“歐洲中空長航時無人機”項目也完成了作戰性能、先進技術需求、未來系統設計及研發生產規劃等概念研究。該項目擬于今年開始研制,2023年初首飛,2025年開始交付,遂行情報、監視、目標獲取和偵察等任務。
(作者楊宇杰 張慧軍 劉 丹 單位:空軍研究院)
編輯:秦云
關鍵詞:戰斗機 轟炸機 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