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機動車“限外”,城市豈能“以鄰為壑”
廣州交警聯合廣州交委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市對非廣州市籍中小客車擬采取“開四停四”的部分限行措施,即連續行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4天,再次駛入需間隔4天。當天,廣州交警聯合廣州交委發布《非廣州市籍中小客車通行管理措施(征求意見稿)》和《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4月17日中國新聞網)
事實上,機動車“限外”,近幾年在廣州鬧出了幾次大動靜。從2012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廣州汽車限牌,其中的配套措施之一就是“限外”;2014年4月底,廣州市交委在一份官方文件中,首次明確將在2015年至2017年,根據交通運行狀況,適時分步推出“限外”政策;2015年6月26日,有人大代表建議廣州盡快“限外”。同年12月,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廣州市政協常委、廣州城建公咨委主任曹志偉提出“引導外地車錯峰出行”的建議,即有條件地“限外”。這次宣布實行外地車“開四停四”交通限行政策,表明廣州“限外”,已進入實施階段。
當然,廣州實施“限外”政策,并非是地方獨創,而是一種模仿,甚至是一種跟風行為。繼北京率先對外埠車輛采取限制措施后,天津、上海、石家莊、杭州等多個大城市相繼宣布加入“限外”隊伍;在廣東,深圳搶先吃了“限外”螃蟹。治堵與治污,幾乎成了各地“限外”的尚方寶劍。然而,“限外”存在懶政之嫌,是政府道德風險的表現,既不具備法律上的可行性,也沒有交通發展上的可持續性。換言之,機動車“限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依法行政環境逐漸完善的當下并非良策。城市治堵,不能“以鄰為壑”。
廣州是區域中心城市,擔負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也是科教文衛資源高地,對周邊市鎮經濟社會發展擔負著輻射帶動之責,從長遠看,大城市“限外”,會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以京津冀一體化為例,本應交通先行,然而,目前北京、天津實行“限購+限行”,表面看只是機動車難以“串門”,背后隱藏的物流成本高得驚人,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攔路虎。
可見,機動車“限外”,值得商榷。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線,行政權力必須在法治框架下運行,如果地方政府越限、越權行政,損害的是法律的權威。同時,“限外”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不具備可操作性,大城市是開放、包容的代名詞,“限外”屬于強制性剛性手段,會剝奪市民的合法權益。再者,推出“限外”政策的合理性前提,在于能夠提供被優先發展的公交系統作為出行替代,否則一面限制外地車輛進入,一面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公交資源,缺乏合理性。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限外 廣州 機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