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讀懂中國自信
“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經濟發展不能只是片面地求快求量,更應求穩求質。高速經濟增長實質上是一種“趕超”現象,越是發達的經濟體越是不可能出現超高的經濟增長情況。按照經濟總量計算,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仍然能夠保持超過6%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不得不說是經濟發展的“奇跡”,實質上反映了中國經濟在由簡單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中國經濟“盤子”不斷壯大,經濟增長遭遇下行壓力不可避免,這并不是說經濟就不行了。相反,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我們開始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并且逐步總結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與方案。2017年的經濟增長更是達到6.9%,這是我國經濟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來的首次回升,經濟局面多方呈現穩定,充分證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自信。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創新進入活躍期,我們的思維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視野必須跟上變化的趨勢,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像“破冰船”一樣開出前路,繼續以大刀闊斧的決心、以刮骨療毒的勇氣、以壯士斷腕的毅力,摒棄錯誤的守舊觀念,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發展中突破,在突破中發展。我們要從頂層設計出發,著眼全局,統籌部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要立足優勢、挖掘潛力、揚長補短,改變傳統產業格局,要向新興產業、高端產業、高附加值產業、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要實惠要紅利。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五年來,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高技術制造業年均增長11.7%。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經濟總量達到82.7萬億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中國經濟在去年的增量折合為1.2萬億美元,相當于2016年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
五年來,中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穩中向好。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堅持創新引領發展,著力激發社會創造力,整體創新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過去五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國、歐盟、日本的貢獻之和,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經濟增長引擎。國際主流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各種預測大體一致,對中國更進一步的發展抱有極大的信心。對于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而言,由簡單速度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這種轉變,無疑體現了我國經濟的安全性,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將更加強化。
(江西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周成洋 作者單位: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中國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