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盧傳堅委員:振興中醫藥事業要從教育抓起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醫藥衛生界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郝雪 攝
●不久前,川貝枇杷膏在美國走紅引關注。3月3日,在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走出去”不只是止咳糖漿。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標志著中醫藥的發展進入新時代。
●今年醫衛界委員中有多位委員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編者
“我個人的體會是,凡是對西醫了解得很透徹的人,一旦接觸了中醫就會更加熱愛。”全國政協委員盧傳堅在小組討論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競聘制激勵醫生榮譽感,讓他們主動教學
記者:我國是中醫藥的發源地,中醫藥在我國擁有幾千年歷史,幾經沉浮,如今,中醫藥又迎來發展的新時代,請您談談如何振興中醫藥的發展?
盧傳堅:中醫藥是門學科,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其理論源遠流長,比較深奧,往往讓初學者望而卻步,因此,談振興中醫藥,首先要注重在學科教育中傳承。
記者:但一般醫生鐘情的多是臨床,如何激發他們熱愛教育教學?你們當時面臨怎樣的背景,又做了怎樣的探索?
盧傳堅:2002年我開始從零起步探索,當時全國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都面臨醫療任務重、教學是負擔的困境。我當時是教學辦的主任,在安排教學的工作中,發現大部分醫生寧愿在臨床一線,不愿意參與教學,了解和分析了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后,我們進一步出臺相關措施,明確參與教學的醫生在進修、晉升、評先等方面享有優先權,并加大經費補貼,從制度上保證老師來上課不會低于臨床收入,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與此同時,我們大膽提出“主講教師競聘制”的改革思路,希望實現“被動式參與教學”向“主動式參與教學”的轉變,醫生要上講堂,必須符合基本條件競爭上崗。提出教學講師設定準入門檻,要求除了醫術水平夠高,還要具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具備良好的醫德、師德,只有符合條件的人,才能當主講老師。在這種榮譽感的激勵下,很多臨床醫生踴躍參加,徹底改變了醫生被動教學的現象。
激發學生的內動力
記者:教師的問題解決了,如何培養學生呢?
盧傳堅:培養學生能力最關鍵的是要立足臨床,中醫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如果只是從課本上獲取知識,四年理論課后去臨床實踐基本很難銜接。于是,我們通過創造見習機會,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晚上、周末、寒暑假的時間到臨床實習,這些都算作學分,只要學分夠了通過考核就可以提前畢業,這也激勵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的班級學生很強,提前畢業后利用剩下的時間去考研,或者找工作,有更多施展的機會和空間。
醫生是精英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優秀的人才,除了普遍培養外,我們還建立了精英班。但在進精英班前,我們要求得提前進入勵志班磨練。年輕人的成長勵志很重要,現在的年輕人,各方面磨練都比較缺乏。我們制訂了一項考核標準———每天要晨練,要求早晨六點一定要起床鍛煉身體,且一年365天風雨無阻,只有堅持下來的才能進精英班。勵志班是自愿報名參加,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如果從報名那天起一直堅持到畢業,學院會給他發一個榮譽證書,由院長親筆簽名。這對學生是非常好的經歷證明。
記者:對這種歷經磨練、自己有很強的內動力的年輕人怎么培養?
盧傳堅:對精英班、勵志班這種拔尖的人才,我們采用的是小組討論,老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各抒己見、熱烈討論,鍛煉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式特別符合臨床思維。如疾病的鑒別、診斷,復雜疾病怎么處理,突發病人來了,怎么去處置,中西醫結合怎么找到切入點等等,通過這樣的鍛煉,學生的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如果說早臨床、多臨床是面向培訓,那精英班和勵志班就是個性化的修煉。
中西醫結合教育是培養醫學生的有效途徑
記者:你是學中醫出身的,怎么會想到在中醫藥大學開辦中西醫結合專業,怎么看待中西醫結合教育?與單純的中醫教育有什么不同?
盧傳堅:我校中西醫結合教育也是從零開始的,這和我個人的受教經歷有關,我曾師從多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國內名家。我還帶了兩屆學生。開始是做專業思想教育,讓學生先接觸現代醫學。其實,當時還是有點擔心,怕學生未來接受中醫會出現鴻溝。現實表明,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思維能力、知識結構、開拓創新以及敬業精神方面都更好,中醫思維更活躍,中醫思想更牢固,原來那種擔心不見了。
單純的中醫教育,在臨床方面會很有體會,但科學研究的能力可能稍微欠缺,有很多醫學大家就是中西醫結合大家,以陳可冀、吳咸中、唐由之等名家為代表,就是20世紀50年代第一批響應號召西學中用的。“中醫的魅力在于能讓西醫名家認同和力挺;如樊代明院士就是極力推崇構建整合醫學的倡導者。”
編輯:趙彥
關鍵詞:振興中醫藥事業 教育 政協委員 盧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