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多省份和領域曬成績單:總書記的囑托指引我們砥礪前行
2017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參加上海、遼寧、四川、新疆代表團審議,參加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聯組會,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勵著代表委員認真履職盡責、建言獻策,點燃了廣大干部群眾砥礪奮進的激情。
諄諄囑托,殷殷期望。一年來,相關省份和領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兩會期間下團組的重要講話精神,發生了可喜變化、取得了驕人成績。今天,本報記者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采訪相關省份和領域,用生動鮮活的筆觸,為讀者展現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艱苦奮斗再創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嶄新局面。
上海:沖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月27日,上海遠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拿到自貿試驗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這意味著中國醫療器械試行產品注冊和生產許可的“捆綁”模式被打破,符合條件的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可單獨申請注冊證,再委托給有生產資質和能力的企業。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要求上海在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有新作為。四個“新作為”,勾勒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線路圖。
為研發企業松綁、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市場活力——小小注冊證背后的改革創新,是上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縮影。
發展道路上,惟改革者進。先行先試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深化“放管服”;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縮減自貿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一年來,以“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己任,上海探索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打出深改“組合拳”。
在自貿試驗區,3.0版方案明確的98項改革舉措全部推開,超過76%的改革舉措基本完成。制度創新激發發展潛力,2017年,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效應持續顯現,實現進出口貿易13524.8億元,同比增長14.7%,占同期上海外貿進出口總值42%;試驗區全年實際使用外資70.15億美元,同比增長13.5%。
不斷破冰,又不斷將成功經驗復制推廣,激發新的改革,形成良性效應,上海發展迎來勃勃生機。
今年1月下旬,浦東進一步深化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帶設計方案出讓土地的重點產業和功能性項目,從取得土地到獲批施工許可,全流程可在24個自然日內完成;未帶設計方案出讓土地的項目,可在80個自然日內完成。過去,企業要為此費時八九個月。
2017年上海GDP站上3萬億元臺階,上海更看重的卻是高質量發展。一連串過硬數據,顯示著增長穩、結構優、效益好、可持續發展的態勢。
去年,上海金融、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保持10%以上增長,快于全市面上服務業7.5%的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保持20%左右的增長,快于全市面上工業6.8%的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造業部分產值占工業比重一年提高4.1個百分點,居民人均收入增長8.6%,繼續快于經濟增長。
高質量發展關鍵在科技創新。
全球視野、國際標準,上海在張江打造全國第一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最先進的大科學設施、高水平研究機構集聚。2017年,35個項目動工,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和微小衛星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升級發展。500余家眾創空間,正在孵化服務科技企業1.6萬余家,覆蓋科技類創業者38萬余名,43家國家級孵化器、57家眾創空間納入國家科技企業孵化體系。
《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科技體制機制正不斷深化。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除了高水平的發展,還有高品質的生活。
“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系上海發展的大問題”“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成為上海“熱詞”。
“提升城市品質,要將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張尚武教授說。
2017年春節后,張尚武以社區規劃師的身份,到楊浦區四平街道“上班”。一年來,大到公共空間設計,小到居民區盆栽花木擺放,他和同事都給出細致方案。今年1月11日,楊浦區將基層社區規劃師探索制度化,聘請12位同濟教授和各街道結對子,將專業、現代的規劃理念引進社區建設。
4000多名符合條件的居民區書記享受事業編、4.3萬名基層人員納入首批社區工作者隊伍、構建黨建引領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體的基層治理格局……上海以“繡花功夫”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從“城市綠肺”郊野公園,到黃浦江兩岸45公里濱江岸線公共空間貫通;從面向環衛工人的“愛心接力站”,到“戶外職工驛站”……上海努力讓建筑可閱讀,街區宜漫步,城市有溫度。
遼寧:“三個推進”促振興
2月23日,春節剛過,沈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組裝車間,工人們正忙著裝配。這批訂單來自印度尼西亞,是專供雅加達亞運會的觀光用車。像這樣的國外訂單,沈陽利源今年可達1000輛。投資100多億元,從開工建設到投產用時不到兩年,沈陽利源成為遼寧裝備制造業升級提質的一個代表性項目。
一年前,遼寧各界都在探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路在何方。2017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為遼寧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年來,遼寧把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推進”要求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把各項工作部署具體化、項目化、責任化。一手抓遼寧振興發展,一手抓政治生態修復凈化,一張藍圖、一個調子、一個聲音,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扎實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遼寧舉辦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和縣市、區委書記學習貫徹“三個推進”研討班,在沈陽召開全省落實新發展理念“三個推進”現場會。遼寧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的意見》,明確了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制定了貫徹落實方案。
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遼寧壯士斷腕,堅決貫徹“三去一降一補”。清理“地條鋼”生產企業66戶,關閉退出小煤礦185處、化解產能1020萬噸,淘汰落后水泥產能422萬噸;全省納稅人申報各項稅收減免1288億元,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5億元。猛藥去沉疴,遼寧工業生產結束了長達33個月的負增長,2017年全省規上工業結束了2015年以來的持續下降,實現利潤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95%。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遼寧大刀闊斧,組建企業集團86家,啟動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綜合改革。對癥下藥,遼寧在全國率先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集中整治突出問題,改善市場環境。全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登記市場主體225.8萬戶、注冊企業54.5萬戶。
新經濟蓬勃發展,新亮點不斷涌現。在遼寧,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產業發展迅猛;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80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占比達18%。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在省內轉化科技成果超過3000項,省內轉化率達到52%。沈陽市2017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92家,超過前4年凈增量總和。大連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龍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7.5%,獲得國家科技獎14項,占到遼寧全省的80%。
推進干部作風轉變,遼寧不遺余力,讓各級干部把精力用在服務和保障民生上。康平縣北四家子鄉菜園子村貧困戶馬秀玲,在干部帶動下養殖40多頭豬和幾頭牛,2017年實現脫貧。2017年,全省有25.3萬人脫貧,566個貧困村銷號、4個省級貧困縣摘帽,貧困人口減少10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
“三個推進”落地生根,遼寧大地氣象一新。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2%,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單向回落的狀況發生了趨勢性改變;全省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419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0億元,分別增長9.4%和8.6%,經濟發展運行呈現筑底企穩、底部區域夯實的態勢。
四川:脫貧攻堅態勢強勁
新年伊始,冰雪還未完全消融,海拔2300米的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麻栗鎮大象坪村已是一派火熱景象。副鎮長兼村支書李志浩懷揣新的規劃藍圖,帶著村干部踩著吱吱作響的冰碴山道,準備修一條6公里長的旅游路。
“一股子倔勁,滿腦子新招”,這是村民對李志浩的稱贊。2013年,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的李志浩走進了大象坪村的脫貧攻堅戰場,一路從大學生村官干到村支書、副鎮長。2016年,大象坪村整體脫貧,但李志浩堅持留在村里,發誓要把鄉親們帶上小康路。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首次逼近萬元。今年,李志浩搶抓機遇,著手讓村子連通并融入新開發的螺髻山西片風景區,“這樣可以拉動村里的種養殖業上規模,鞏固全村脫貧成果,提升村民生活質量。”
李志浩和大象坪村,是四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一年來,四川省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下足“繡花”功夫,攻堅態勢持續強勁。去年,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數十次專題研究,各級黨委政府一以貫之,先后打響“春季攻勢”“夏季戰役”“秋季攻堅”“冬季沖刺”四場戰役,“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五級書記一起抓”的作戰指揮體系高效運轉。
分線出擊、協同聯動。四川22個扶貧專項全年投入各類資金1263.35億元,各專項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集團作戰、精準發力,先后召開20多個行業扶貧現場會、4個片區推進會。專業力量前線指導,分行業分區域各個擊破、全線開花。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等會議在四川成功召開,四川扶貧經驗推向全國。
四川精準施策,對標補短,近年來制定實施88個貧困縣、11501個貧困村的產業脫貧規劃,出臺全省就業扶貧9條措施,幫助85.2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完善利益聯結,帶動脫貧增收。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樂山市金口河區金河鎮曙光村,爬上山頂的食用菌基地,看到幾座大棚依著山勢次第排布。大棚里,去年投產的金針菇已經開始采摘第二茬,村民李仕容說,“在這上班70元一天。去年下半年,工資加上土地流轉費共收入8000多元。”曙光村還抓住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和全區大瓦山旅游環線的契機,按照“春賞花、夏摘果、秋觀葉、冬玩雪”的思路,打造產村相融、農旅結合的“花溪曙光”。
旅游這口“脫貧致富飯”,也讓甘孜藏族自治州俄達門巴村的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3年前的村子蕭條落后,我家算是全村37戶貧困戶中最窮的一戶;一年后,村子被打造成了景區,我家的牧民定居房也被改造成游客接待住宿房,年收入過萬元,一年就脫貧了。”俄達門巴村全域旅游帶來的“變形記”,讓70歲的村民日澤樂開了花。
“住進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越來越紅火。”巴中市通江縣大興鄉賈家梁村貧困戶張永卓感嘆。去年,他住進了新房子,吃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安全電,更令他驚喜的是,種植3畝土豆和到茶園務工,為他帶來了近5萬元收入。近年來,四川累計完成易地扶貧搬遷72.7萬人,新村扶貧惠及224.7萬貧困群眾。
創新機制,激發活力,是四川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個實招。建成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臺,實行動態管理;為所有貧困村落實1名聯系領導、1個幫扶單位、1個駐村工作組、1名“第一書記”、1名農技員。2017年,四川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全省實現減貧108.5萬人、完成率達103%;實際退出貧困村3769個、完成率102%;15個計劃摘帽縣貧困發生率均下降至3%以下。
新疆:治疆方略落地生根
對于新疆吐魯番1.2萬名教師來說,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很特別:他們深入到各族學生家中“結對子、走親戚”,開展新一輪“住家式家訪”。老師們每3人為一組,在自己班上學生家里住上一兩天,與各族群眾一起過除夕、迎新年、話家常,為學生輔導功課,為家長解疑釋惑,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到千家萬戶。
去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到新疆代表團看望代表、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推進新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引領,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基礎,以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等為重點,堅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鞏固民族團結,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一年來,新疆緊緊圍繞總目標,積極探索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努力打牢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物質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推動黨中央治疆方略落地生根。
3月1日上午,記者碰到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何國慶。前一天夜里,他與單位同事一行19人剛從和田洛浦縣恰爾巴格鄉“走親戚”回來。自去年12月自治區黨委部署開展“結親周”活動以來,3個月內他已先后3次到南疆和田,看親戚、住農家,每次都是一周左右。
按照自治區黨委統一部署,今年春節,全疆1.2萬個“訪惠聚”(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的7.6萬名駐村工作隊隊員,都是在村里與鄉親一起度過的。各派出單位主要領導帶隊,全疆百萬干部職工分批次到駐村工作隊所在村的“結親戶”家中住下來,走訪慰問,共度春節,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
“你們離開父母妻兒,大老遠來到村里為我們辦實事、謀幸福,只有親人才能做到啊!”庫車縣玉奇吾斯塘鄉阿熱吾斯塘村74歲的達吾提·塞皮老人,感慨地對自治區教育廳“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總領隊孫紅新說道。
“干部住戶是最有效的群眾工作舉措。”喀什地委書記李寧平表示,推動干部住戶與農戶被住“兩個全覆蓋”常態化,不僅拉近距離、化解心結、幫助解困、增進感情,還把各族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
如今,村民在家可以學刺繡做編織,到衛星工廠上班;出門可以務工,增加收入開闊眼界,脫貧的信心足了、路徑寬了……
南疆村里發生的變化,得益于自治區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治疆方略實施的一系列舉措。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疆把開展反分裂斗爭和反恐維穩斗爭作為頭等大事,聚焦總目標、打好組合拳,推動境內境外、疆內疆外、網上網下“三個聯動”,堅決打好嚴打斗爭、群眾工作、社會面防控“三場硬仗”,打贏邊境管控這場“人民戰爭”,以釘釘子精神抓好穩定工作,全力確保新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同時抓住有利時機,大力推進網格化管理、基層基礎、意識形態、宗教和諧等治本之策,把事關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工作做起來,一環扣一環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新疆還把民生建設放在首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堅持把本級財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領域,持續推進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九項惠民工程,實施全民免費健康體檢,推進城鄉居民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城鎮職工大病保險全覆蓋……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讓各族群眾從心底里感恩黨中央。
天山南北,人心思穩思治。一年來,新疆基本做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如今在新疆,民族團結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方方面面,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正在形成。
自覺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知識分子的智慧與奉獻。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對知識分子寄予殷切希望,他希望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自覺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始終堅守正道、追求真理,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身體力行帶動全社會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年來,知識界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立足崗位,主動擔當,創新苦干,誕生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彰顯了廣大知識分子心懷家國、心系人民,以愛國為榮、以奉獻為美的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為全社會做出表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分子的講話催人奮進,我們作為出版工作者,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原則,始終把堅持正確導向放在突出位置,為讀者寫好書、出好書。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這些年在各界的努力下,我國國民閱讀率穩步提升,全民閱讀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
全國政協委員、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和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質”大于“量”,更應注重滋養和培育的效果,讓大眾在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之間找好平衡點,從被動接受轉變為自覺遵循,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植入人心。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三貼近”“走轉改”,用百姓語言和視角講百姓故事,通過生動鮮活的現實案例使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成為人們的心靈指針和價值準則。正面樹立優秀典型,重視榜樣的感召力量,把話筒和鏡頭對準基層優秀百姓,讓他們的故事成為傳遞核心價值觀情感共鳴的紐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過去的一年里,許多知識分子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無論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還是西部鄉村的熱土,到處都留下了他們的汗水與足跡。2017年1月10日,中國社科院國情調研項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項目”在貴州三穗縣貴溪村展開。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主要是考慮臨近春節,在外務工的村民和在外讀書的大學生都會返鄉。類似的調研,中國社科院每年都開展數十次。截至2017年6月,11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全院有3萬多人次組成2800多個調研組,通過國情調研項目深入到全國各省區市縣6100多次,完成國情調研報告1077個,超過2300萬字。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教授方勇純說,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崇高任務。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是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知識面開闊,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生硬的說教根本無法獲得學生認同。因此,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摒棄刻板、生硬的說教,找準學生心中所思所想所慮,主動和學生深入交流,并給予引導和建議,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讓學生明白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理。同時,注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人生觀、世界觀等方面引導廣大青年學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
近年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公共文化研究室主任鄭崇選,帶領研究團隊承擔了大量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相關的課題研究,不少課題成果獲得政府部門的采納,甚至直接轉化為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文件,為各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他說,總書記要求知識分子要多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獻計出力,我們作為基層的文化工作者就要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軍民融合,為強軍興軍注入新動能
強軍興軍的征程中,在一個個催人奮進的春天里,軍民融合、科技興軍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五年,在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都談及“軍民融合”這一話題。2017年全國兩會,習主席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是對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以科技助推強軍的戰略思考,是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深謀遠慮。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在全軍和武警部隊迅速引發熱烈反響。從領導機關到基層部隊,從科研院所到邊防一線,廣大官兵響應習主席軍民融合、科技興軍的偉大號召,將習主席的重要講話落實到部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準備各項工作任務中。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科技興軍的時代號角吹響了,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正加快建立,強軍事業發展新境界不斷開拓——
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為代表,軍民融合正在向網絡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海洋資源、航空航天等領域縱深推進,“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3D打印等新技術、新業態,成為融合發展、軍民兩利的新引擎。2017年4月,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上,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公開發布了2017年共用技術和領域基金指南,60億元訂單、1000余條項目指南、2000余個機會……降低門檻、開放競爭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7年9月,為期一周的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覽暨論壇活動上,來自全國354家企業的422項技術成果參展,大部分是我國近年來在信息技術領域軍民融合發展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
在火箭軍某旅發射一連連長尹東代表看來,這一年來,部隊官兵深刻認識到軍民融合為強軍興軍提供了堅實保障,“去年兩會,習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就推動軍民融合和科技興軍作了系統闡述,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導和遵循。”
尹東代表告訴記者,過去,裝備維修是基層官兵比較苦惱的一件事,作戰旅團里不是每個人都是修理大拿、行家里手,修理任務一多,就有些忙不過來。從去年開始,旅從駐地若干家具備資質的修理企業中篩選出5家簽訂協議,由企業提供從日常保養到應急搶修的保障。“現在車如果‘趴窩’了,官兵就可以迅速更換車輛繼續訓練,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對故障車輛進行維修,大大提高了演訓的效率,官兵可以把精力更多聚焦到作戰問題研究、導彈武器操作等練兵備戰任務上來。”
同樣有著滿滿的軍民融合“獲得感”的,還有西部戰區陸軍某信息工程創新工作站高級工程師王明孝代表,他對2018年全國兩會十分期待:“作為軍隊科技工作者和人大代表,我相信通過兩會的勝利召開,軍民融合將向更深程度推進,廣大軍事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創新之路將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
在這個創新工作站,王明孝代表帶領融合軍地人才的技術團隊,攻關橫跨軍地的科研項目,在甘肅省和蘭州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甘肅省3D打印工程實驗室和甘肅省三維地圖快速制造動員中心,并引入民營資本,成立3D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政府搭臺、科技唱戲、產業攀升、企業運作”的發展格局。
號角吹響,使命如山,思想的偉力使我軍向世界一流軍隊跨越的步伐更加堅定。全軍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以更大決心和氣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進步,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人民日報記者 郝 洪 王金海 何 勇 劉裕國 王明峰 宋豪新 楊明方 韓立群 張 賀 趙婀娜 劉 陽 王 玨 鄭海鷗 盧曉琳
編輯:曾珂
關鍵詞:多省份和領域曬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