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家里為啥沒大額存款?女兒看媽媽15年賬本流淚
媽媽的賬本
15年15本,女兒看完終于明白家里為啥沒有大額存款
這是家住鄭州嵩山南路266號院旭輝小區一位退休老師的自述,主人翁名叫曹瑛,今年54歲。今年春節前,她替患病住院的父親曹熙平收拾房間,找出了一摞母親王輝生前記錄的生活賬本。打開賬本,她無比驚訝:媽媽從1994年開始一直記錄到2009年,整整15個年頭,每一筆收入和開支都記得清清楚楚,每個月月底有月結,每年年底有年結。到2009年,媽媽患上腦梗,雙手握不住筆為止,家里的現金余額為27092.12元。也正是因為這一摞賬本,讓曹瑛明白了父母不低的工資收入,為何沒有大額存款。
鄭報融媒記者 謝源茹 文/圖
15年記了15本賬
“當我一頁一頁翻看著上面的記錄,仿佛回到那久遠的年代,記起曾經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忍不住淚流滿面。”曹瑛回憶,“媽媽記賬的習慣已經很多年了,家里人只要出去買東西,回來都要給媽媽報賬,媽媽一筆一筆都記下來,但是從來不讓我們看,賬本都是媽媽放著,記了幾本我也不知道。”
后來母親王輝得了腦梗,到了2009年寫字已經很困難,就停止了。隨后,疾病導致王輝偏癱,再后來,2012年3月的最后一天,王輝由于突發腦梗,阻塞中樞神經,不幸去世了。
“媽媽去世后,我還沒有退休,爸爸雇了保姆獨自過日子。爸爸嘴上說‘生老病死,自然規矩,我沒事,你們忙工作吧’,可他卻把媽媽的照片放在床對面柜子上,時時坐著看著發呆。”
有一天,曹瑛去看望父親,他說:“小瑛子,幫爸爸收拾一下柜子和寫字臺吧。”當曹瑛看了一厚摞本子時得知這些都是母親記的生活賬本,“爸爸要我用一個塑料袋裝起來,放好。那時沒有爸爸的允許,我還是不敢翻看。”
“春節到了,初二是我最難過的時候,媽媽去世爸爸長期住院,突然感覺我沒有媽媽沒有家可回了。收拾屋子,看到那摞賬本,很好奇打開,一頁一頁地看,看著上面的內容,我淚流滿面。賬目很清晰,記到了元、角、分,大到寄給鄉下親戚的400塊錢,小到街上如廁的2毛錢收費,都清清楚楚。”曹瑛說。母親的賬本從1994年1月到2009年1月,整整15個年頭,記滿了15本筆記本。
勤儉持家,一人撐起一片天
1943年,曹瑛母親王輝出生在南陽唐河縣的一個小村莊,動亂年代,兄弟姐妹本7人,死了3人,就剩下1個妹妹和2個弟弟。好強的王輝硬是頭頂著紅薯干,進到縣城上學,畢業后參加了工作,工資基本都寄回家,養活全家。
后來,在同學的幫助下,王輝認識了曹瑛父親。1976年南陽發大水,沖垮了家里的房子,爸爸媽媽硬是把平時節省的400元寄回家蓋了房子,那一年曹瑛12歲,弟弟6歲。
曹瑛回憶:“記起那個年代,媽媽說我們要買收音機,大家節省點存錢,買了一臺紅燈牌的半導體收音機,大家圍著聽著可開心了。每逢休息,爸爸騎著28式自行車,前梁帶著我和弟弟,后座帶著媽媽,背著收音機去公園坐草地曬太陽。再后來,錢存夠了買洗衣機、買電視、買燕舞錄音機等,一直以來,都是媽媽定一個目標,攢錢買,買到后大家開心得不得了。”
王輝是一家國企萬人大廠的廠級領導,丈夫是一名軍教官,按理說在當時工資應該是高的,但是曹瑛回憶好像他倆永遠存不住錢。“直到現在看到賬本,我才知道,一部分錢是寄給家里了。幫過的親戚有姥姥家的弟弟妹妹,還有爸爸四川老家的弟弟妹妹。有了弟弟,奶奶跟著我們一起生活了3年。一家人住在14平方米的房間里,我和弟弟住上下鋪,家里擁擠得藤椅不用都掛起來,來人了拿下來坐,但是有媽媽和爸爸在一起,我們依然幸福著快樂成長著。”
母親的影響延續至今
“在父母的影響下,雖然沒有記賬的習慣,但是我們也有計劃有目標地生活。剛結婚時,我們拿到工資才300元左右,我們把它們分為幾份,一份水電費,一份生活費,一份存起來,一直學著媽媽攢錢買唱片機、錄像機、電腦,直到后來買房子。”
如今,曹瑛和弟弟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各自延續著父母的節儉習慣,繼續有目標地生活著。
“我把賬本的故事分享給朋友,有人說陳年老賬老皇歷了,燒了算了,可我不舍得。我要時時看看,也許有一天我也老了,作為傳家寶傳給女兒。分享賬本的故事,是想分享一種中國人民一直以來熱愛生活、勤勞節儉的傳統,像老一代一樣,不忘傳承,努力開拓,走向輝煌。”
線索提供 李先生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媽媽 賬本 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