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爭當貧困戶不可取
近期去貧困地區采訪,基層干部道出一種現象:這兩年涉貧上訪數量增加,比較集中的一類上訪是,非貧困戶認為自己按照標準應該被識別為貧困戶,但由于被“潛規則”,沒能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調查核實發現,這類上訪戶中,除了部分邊緣貧困戶,甚至還有生活條件尚可的農戶,這些農戶看見貧困戶享受到一系列政策紅利和方便,就得了“紅眼病”,通過上訪“討說法”。
從各方反饋來看,這種由于“紅眼羨貧”引發的農村不和諧苗頭,需要引起足夠重視。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地看,采取針對性措施。
一方面,貧困戶識別確實存在不精準的個別現象。扶貧系統一直高度重視精準識貧,歷經數次“回頭看”和動態調整擠水分,扶貧對象識別的精準程度大為提高。但不可否認,要在發展落后的貧困地區做這么精準的工作,出現紕漏和瑕疵在所難免。比如,個別基層干部存在優親厚友等不公道現象,也有個別貧困戶因為群眾基礎差,票選選不上等問題。此外,實際工作中,真要做到完全精準識別確實也很難。以收入指標為例,一般農戶很難算精準收入賬,按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扶貧線,你家人均純收入2280元,屬于扶貧對象;他家人均純收入2320元,屬于邊緣貧困戶。其實兩家條件差不多,但這樣劃分貧與非貧,一些群眾就有意見。因此,一些邊緣貧困戶的上訪也有自己的道理。
對于確實符合扶貧標準而因各種原因被“拒之門外”的農戶,要及時糾正,納入扶貧對象。對邊緣貧困戶的合理訴求,也要予以正視并適當關照。比如,有條件的地方要在扶貧對象動態調整時,盡可能一同考慮邊緣貧困戶,加以扶持,一些惠農項目也可以考慮適當向邊緣貧困戶傾斜。
另一方面,對于確實是“紅眼羨貧”的上訪戶,要予以正確引導。首先,要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他們為什么沒被識別為扶貧對象,引導他們認識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好日子要靠勤勞的雙手去開創,而不應一心想著“揩油”“沾光”。其次,要在農村開展專題教育,發動群眾評選先進、建立或完善村規民約約束落后,通過這些接地氣的方式,營造一種“勞動光榮、脫貧光榮”的社會環境,引導群眾自立自強、向上向善。
“紅眼羨貧”引發農村出現不和諧苗頭,也在提醒著我們,要適當調整扶貧工作方法方式。
要扶真貧,真扶貧。應當看到,“紅眼”的直接誘因是扶貧政策禮包越來越大。實際工作中,要嚴格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要及時糾正個別地方存在的過度扶貧傾向,比如把“住房安全有保障”升格成“住大房、住好房”,這樣只會加劇非貧困戶對貧困戶的眼紅和不滿,加劇農村不和諧。當然,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相適應的投入,不可因此縮手縮腳,更不可盲目降低標準,影響脫貧質量。
還要堅持問題導向,做好扶貧關鍵小事。部分群眾的“紅眼羨貧”,跟他們耳聞目睹基層扶貧領域微腐敗,繼而引發心理不平衡不無關系。要加強對基層扶貧優親厚友等不公平現象的處理,加大對扶貧領域貪污腐敗的懲處。為完成脫貧任務短時間大量投入,導致群眾對扶貧政策含金量的過高誤判,引發心理失衡,影響社會和諧,這樣的突擊脫貧要避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貧困戶 扶貧 上訪 邊緣 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