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三年僅開一張輸液單”詮釋仁心仁術
在湖北武漢協和醫院,有一位“不輸液”醫生。他叫陶曉南,是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坐專家門診22年來,他堅守合理用藥的底線,拒絕“濫輸液”。自2015年以來,陶曉南僅在2017年3月8日開出過1例門診輸液處方。陶曉南表示,口服用藥和靜脈注射相比,產生的副作用相對較小,反應時間也較長。如果出現不適癥狀,有充足的時間來處理。如果確實出現需要靜脈注射的情況,他還是建議住院治療。(2月3日 央視網)
在輸液泛濫成災的當下,陶曉南醫生“三年僅開一張輸液單”,堪稱醫療領域的一股清流了,令人對其產生敬仰之心。從陶曉南醫生對口服用藥和靜脈注射的理解看,其是秉持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才堅持合理用藥底線,拒絕“濫輸液”,拒絕濫開大藥方,這是一位醫生應有的職業素養。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滴”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我國,長期以來輸液被過度使用,輸液室成為醫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大醫院的輸液室更是常常人滿為患。近年發布的一項權威數據顯示,我國一年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于13億人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年人的平均水平。
輸液是將藥液直接注入人體靜脈,相當于一次微小手術,潛藏著很大的醫療風險,輕者皮膚紅腫、疼痛,重者過敏休克甚至死亡。據統計顯示,輸液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最主要的因素,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39萬人。而且,過度輸液造成抗生素使用泛濫,身體對藥物產生依賴性,降低人體自身免疫功能,給全社會埋下安全隱患,部分疾病治療難度增大,甚至出現耐抗生素的“超級病菌”,幾乎到了無藥可用的地步。
在認識到“濫輸液”造成的危害性后,社會各界頻頻發出呼吁,要求降低輸液量,改變不合理的治療措施。近年來,安徽、浙江等省已經出臺限制門診輸液的措施,但因患者不理解,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醫生利益驅動等種種原因,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濫輸液”的狀況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解決“濫輸液”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轉變醫患雙方的用藥觀念,從制度上、技術上實現合理用藥。做為一名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醫生,陶曉南醫生“三年僅開一張輸液單”的做法,亦為廣大醫生樹立了典范榜樣,需要有更多的基層醫生能夠向其學習,拋棄個人私利,秉持仁心仁術的醫德,一切圍繞患者利益考慮,堅持做到合理用藥,拒絕“濫輸液”,以逐步扭轉過度輸液的惡劣現象,為患者和社會營造更安全的醫療保障環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輸液 醫生 三年僅開一張輸液單 仁心仁術 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