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陜西漢中探索產業扶貧、健康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家門口打工 好醫生上門

2018年01月30日 09:50 | 作者:高炳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陜西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作為川陜革命老區和國家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漢中9縣2區中,有8個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0個縣是革命老區縣,2個縣是深度貧困縣,扶貧任務艱巨。“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決不讓一個貧困戶在小康路上掉隊。”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說,“我們將攻堅克難,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隆冬時節,我們走進秦巴山區,探訪這里產業扶貧、健康扶貧與扶志扶智的生動實踐。

1 產業扶貧

探索留壩模式

1月9日,冬雪初霽。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貧困戶王建禮起個大早,給80歲的母親做好飯,在爐膛添上柴火,便推著車上山砍柴了。

山里氣溫雖低,王建禮心里卻熱乎。前些年在城里打零工,只能把老母親獨自留在家里。“今年不一樣,我在村里建筑隊掙了1.6萬元。冬天工程少,就來山上忙活。”王建禮說,“在家門口掙錢,心里舒坦!”

王建禮口中的“建筑隊”,是指松樹壩村扶貧互助合作社下設的建筑工程服務隊。2016年8月,作為留壩縣首批試點村,松樹壩村組建了扶貧社,下設建筑工程、農業生產、自來水管護等7個生產組(服務隊)。由村支書任理事長的扶貧社組織協調、集聚資源,不直接從事生產,為各專業隊提供管理服務,收取一定費用作為村集體經濟積累。

初步啟動,服務隊是否有經驗、有能力承接項目?對此,留壩縣推出“項目代建”制度:將總投資30萬元以下、工程技術簡單的項目,由主管部門以委托代建的方式,交由村扶貧社。扶貧社通過市場化運作,交由下屬服務隊承建,勞務人員須以貧困群眾為主。

“我們的建筑工程服務隊,包括懂工程的村民和部分貧困戶。”松樹壩村第一書記羅太華仍記得,村里第一個工程“八旦溝河堤修建”,工程總額10萬元。刨除機械費、人員工資等,2.3萬元利潤歸扶貧社,成為村里集體資產。“目前,村里‘建筑隊’已經完成11個項目,增加集體資產20多萬元。”

近一年來,王建禮在村里修過河堤、埋過管道。他算了一筆賬:2017年,在村里參加了7個工程,務工100多天。“一天能掙150塊。我干活肯賣力,后來給我漲到了160呢。”

除了專業服務隊,留壩縣還在扶貧社下設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向貧困戶提供方便快捷的小額信貸服務,解決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縣財政為各村提供30萬元資本金,并鼓勵貧困群眾和能人大戶入股,參與分紅。

火燒店鎮中西溝村貧困戶李貴德,便通過村里的資金協會,嘗到了甜頭。9日下午,李貴德邀請親朋好友,聚在門前小院里殺年豬吃庖湯,好不熱鬧。“以前家里苦,去信用社都貸不來款。去年初,我從資金協會借了1萬元,買了11只小豬。”李貴德人勤快,一轉年養得豬兒白白胖胖,賣掉10只,剩下1只留給自家吃。

有了“啟動鈕”,李貴德日子按下了“快捷鍵”:種地養雞、當保潔員,抽空還去景區抬花轎賺錢。大伙兒說話間,李貴德快步返回堂屋,從包袱里拿出縣上頒發的“脫貧先進”榮譽證書,滿臉自豪,“現在政策好,我也能當先進!”

截至目前,留壩縣75個行政村扶貧社已實現全覆蓋,共發展會員1143戶3182人;各村組建電商服務、建筑工程、生產服務、紅白理事會等各類服務隊419個。

“扶貧社是各種惠農政策的承接平臺。”留壩縣委書記許秋雯說,“扶貧社從制度層面創新了村級組織的管理運營模式,解決了村級組織的經濟基礎,讓其說話有底氣、干事有平臺、管理有手段。”

去年7月以來,漢中在全市逐步推廣扶貧社模式。目前,已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170個,其中扶貧社832個,入社貧困戶32350戶。漢中市新培育的6107個新型經營主體,共帶動7.3萬戶貧困戶,中藥材、茶葉、生豬、食用菌等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2 健康扶貧

普惠貧困群眾

走進南鄭區紅廟鎮西溝村七組,18歲的張超站在家門口,一身干練。他剛從練車場考駕照回來,打算前往下一站:去鎮上店里學理發。

“我想趕緊學手藝,給家里掙錢。”小伙子日程排得滿滿當當。2017年4月,張超被診斷為先天性脊柱側彎。平日父親生病在家,全由母親一人操持。張超22萬元的治療費,讓貧寒的家庭直犯難。

南鄭區的健康扶貧,點亮了小伙子的希望。“我們區在建檔立卡的18404戶貧困群眾中,精準識別因病致貧2547戶6589人,戶內患病人員3088人。”南鄭區健康扶貧辦主任陳坤介紹,為減輕貧困群眾負擔,南鄭區建立了五重政策保障機制。

作為被識別的“因病致貧”人員,張超在去年6月順利做了手術。“新農合報銷了6.8萬元,大病保險2.2萬元,大病補充商業保險3600元,民政救助7000元,還有政府專項救助3萬元。”張超掰著手指算,加上社會公益救濟的6.7萬,自己負擔了2萬多元。

“當時一聽22萬元,直接蒙了。最后花了2萬多元,還勉強能承受。”說起未來打算,張超信心滿滿,“我已經算成年人了,今后要讓父母過得更好!”

“健康扶貧,效果最直接,群眾最歡迎。”陳坤說,對于政府專項救助,目前最高額度為3萬元,“今后將進一步提高救助標準,盡量降低貧困戶承擔的比例。”

在漢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對健康扶貧這場“硬仗”,漢中市體檢篩查貧困人口7.81萬人,確定因病致貧患者30184人,逐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探索“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政府專項救助+其他方式”為主的“4+X”模式,建立起5至8重健康保障體系;實施“1+1+1+N”家庭簽約服務,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

3 扶志扶智

激發內生動力

“魔芋產量高,收入是種糧食的10倍。山里人靠山吃山,只要肯動腦筋,遍地都是賺錢的路子!”近日,在洋縣黃安鎮法師村一場故事會上,脫貧先鋒吳成敏“傳經送寶”,為貧困群眾講述產業發展經驗。300余名聽眾圍在臺前,仔細聆聽。

老吳家住槐樹關鎮陽河村,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如今發展了100多畝魔芋基地,成為遠近聞名的“魔芋專家”。“人呀,不能有依靠思想。”老吳在臺上激情滿滿,“搞產業就要膽子大,遇到挫折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

扶貧先扶志,脫貧不能等靠要。連日來,洋縣利用農閑時節,在廟埡、郭家溝、埡合等20多個貧困村舉行脫貧先鋒勵志故事會,數千名群眾熱情參與。

2017年9月,漢中啟動“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治窮病、拔窮根、甩窮帽的內生動力。從道德講堂到善行義舉榜、從完善村規民約到開辦“村民夜校”,活動形式多姿多彩。全市組建市、縣、鎮、村四級宣講隊伍,在村組開展鄉賢宣講、院壩說事會等,共計8600余場。

城固縣熊家山村貧困戶彭世才曾是有名的“老救濟戶”,經過包扶干部的講解和扶智學堂的教育,如今蓋起了新房,還琢磨著搞產業,“我一定做勤快人,不僅要脫貧,還要奔小康!”

“貧困問題,表面看是物質性貧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精神和改變貧困現狀的知識、能力和手段。”王建軍說,“明理·感恩·自強”教育,旨在喚起貧困群眾的自我脫貧斗志,點燃大家求富、求榮、求變的致富激情,真正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編輯:趙彥

關鍵詞:陜西 健康扶貧 家庭醫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