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默認勾選、連環勾選、偷梁換柱——APP中,究竟是誰在替我們做主?
新華社廈門1月23日電題:默認勾選、連環勾選、偷梁換柱——APP中,究竟是誰在替我們做主?
新華社記者顏之宏
不久前的支付寶“勾選門”讓我們震驚,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支付寶,還有一些APP在變著法子替我們做主。他們的套路是什么?記者進行了調查。
我那么單純,你的套路卻那么深
根據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的暢銷度排名,記者下載了十幾款流行APP,涵蓋外賣點餐、社交、旅行、共享出行、金融理財、網絡直播等諸多領域。
在某手機銀行注冊界面,頁面下方有一行文字提示“點擊下一步即表示您同意《電子銀行個人客戶服務協議》”,也就是說,新用戶只要點擊下一步,即表示同意了該協議。
在某知名直播軟件的注冊界面,其下方也有一行小字提示:使用即為同意《××注冊協議及版權聲明》。該協議中一條款具有很強“撇清關系”的意味:載明“您理解并知曉在使用××平臺服務時,所接觸的內容和信息來源廣泛……您可能會接觸到不正確的、令人不快的、不適當的或令人厭惡的內容和信息,您不會以此追究平臺的相關責任。”
除默認勾選,一些APP在使用過程中還“主動”為用戶選擇打包產品。在某知名旅行訂票APP中,記者嘗試預訂一張從上海至北京的高鐵票,除票面價格553元外,該款APP默認為用戶勾選了一個價值30元的“優惠套餐”,而頁面中并未明示該優惠套餐包含何種內容,如非留意到訂單總價變化,用戶在下單時很難發現其中蹊蹺。
此外,還有某社交軟件在注冊時通過剝洋蔥的模式“告知”用戶使用協議,在聊天功能外,還包含支付協議,在支付協議中,又包含了理財協議。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某團購APP在“我的錢包-借錢”功能中甚至玩起了偷梁換柱的貓膩,讓用戶與第三方金融服務企業“簽”起了協議。在該《借錢業務用戶協議》中,包含“用戶在使用借錢業務中,本平臺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用戶點擊確認本協議,即視為用戶同意且不可撤銷地授權本平臺將用戶的必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賬號、手機號等,提供給第三方……”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意在借該團購平臺的流量營造“品牌效應”,讓用戶誤以為是自己和平臺本身產生關系,而這一手段在行業內大有“蔚然成風”之勢。
明明是我的“地盤”,卻“被做主”
在測試過程中記者發現,通過默認勾選,一些軟件獲取了用戶的超范圍授權,一些軟件則在免責協議中“悄悄”讓用戶放棄了追索權。
“不是不在乎個人隱私和選擇權,是沒轍啊!”廈門市民管先生抱怨道,“用戶協議篇幅長,專業術語多,普通用戶根本不懂它想說什么,它到底會拿走我什么。”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和管先生有類似想法的人還有很多,甚至是一些專門從事法律和互聯網安全工作的受訪者也會對默認勾選的用戶協議感到迷茫。
“一個做外賣的APP,不但搜集我的cookies(用戶上網痕跡,包含賬戶名稱和登錄密碼等內容),還要把cookies分享給第三方合作伙伴,我能相信你只是要給我推送廣告嗎?”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聯網安全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用戶連cookies都不知道是什么,你還把這部分內容藏在幾千字的用戶協議中,不得不讓人對其目的產生懷疑。
“去年出臺的網絡安全法對于用戶授權和隱私條款有了明確的規定,許多APP更改用戶協議,利用大量專業詞匯和免責表述‘繞暈’用戶,既不合法,也不合規。”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專委會副主任張威表示。
默認勾選不能成為行業潛規則
互聯網行業專家普遍認為,默認勾選不能成為行業潛規則,監管部門應加強執法監督,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保障行業持續向好發展。
360企業安全研究院院長裴智勇表示,一些互聯網企業缺乏對用戶信息的安全防護,存在隱私信息泄露風險。裴智勇認為,通過免責條款的形式將用戶信息泄露的潛在風險轉嫁給用戶是不合適的,有關企業應更多考慮企業自身的網絡安全建設,落實網絡安全法的相關要求,切實保護用戶隱私信息安全,而不是通過默認勾選來逃避責任。
廈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汪東升認為,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協議采取了過去金融部門普遍使用的格式合同,即用戶要么同意用戶協議的全部條款,要么就不要使用該款軟件,“這對用戶而言是不公平的。”汪東升說,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用戶和企業是可以就協議的部分條款進行修改的。因此他建議,企業在未來應更多照顧不同用戶之間的差別化需求,嘗試推出“需求定制”的用戶協議。(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APP 替我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