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教育強縣也要發展好小規模學校
最近,一位地方教育部門官員問我,“教育強縣”“教育強鎮”究竟該怎么理解?是通過發展教育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讓縣、鎮變得強大,還是辦好所謂“強”的教育?因為他發現,不少提出“教育強縣”“教育強鎮”口號的農村地區,都是教育“強”,但當地人才越來越少。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教育不能為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培養人才,這在我國農村地區表現得特別突出。如果不改變這一局面,不但影響鄉村發展,還會影響小規模學校的生存。
毫無疑問,農村孩子會有一部分考上大學,離開鄉村,去世界各地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是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但是,現在的升學教育模式對鄉村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不可能所有孩子都走得通這條路。鄉村教育應立足鄉村,給那些不能通過考學實現階層躍升的孩子指明另一條路。
我國低于200人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大約有8.76萬個。這些學校當前的情況是“小而差”“小而弱”,留不住教師,學生也在不斷流失。在筆者看來,這一困境的根源是,我國農村教育整體的升學教育模式,和城市學校一樣,以升學為主導進行教育。
在升學教育模式下,地方政府官員認為鄉村學校建設并不能給自己帶來政績,加之建鄉村小規模學校投入成本較大。因此,一些地方是“礙于”國家規定“被動維持”鄉村小規模學校,在不能強制撤并的情況下,通過低水平辦學讓鄉村小規模學校自生自滅。
鄉村學校的“辦學質量”難以和城市學校相提并論。這一方面會削弱鄉村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村民覺得讀書沒什么價值。讀書就是為了能升入更好的學校,而如果成績差,不能進更好的學校,讀書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有不少專家分析,小規模的鄉村學校有著很大的教育優勢——小規模、小班化,適合進行個性化教育,開展交互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可是,這是需要前提的,既要有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的優秀教師,也需要鄉村學校結合鄉村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培養受用終身、讓生活更美好的能力。
建設“小而美”的鄉村小規模學校,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只有關注每個孩子個體的成長,和鄉村建設、發展結合,才能改變鄉村小規模學校“弱”和“差”的面貌。這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必由之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校 教育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