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以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東北振興進程
●東北地區不僅傳統工業基礎雄厚,而且聚集了較多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科技人才。人力資本長期投資所產生的累積效應,將為東北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較好的智力基礎。
●東北的振興離不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未來五年東北振興的首要任務是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把東北作為國家稅收結構性改革的試點地區。把制造業的產業變革作為東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任務,需要盡快形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需要稅收結構的調整。從支持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出發,實現結構性減稅,將東北作為中國稅收改革的試驗區,建議參照美國特朗普減稅政策。由此,形成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優勢,形成東北重振制造業的新優勢。
為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11月26日, 由撫順市人民政府、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以深化改革加快開創東北全面振興新局面——2017東北振興論壇撫順專題論壇”在遼寧省撫順市舉行。來自東北地區省市有關部門領導、高校、智庫、企業的知名學者以及媒體代表共500余人參加論壇。論壇上,以制造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加快東北振興進程引起專家熱議。
一、 把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任務
與會專家認為,制造業是東北地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東北振興應該在已有優勢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這不僅有利于東北地區發揮比較優勢,而且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現實需求。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制造業仍是東北的比較優勢。一是東北地區擁有比較齊全的裝備制造業體系。東北地區擁有良好的裝備制造業基礎,是我國重大裝備的產業基地。二是東北地區制造業體系比較齊全。裝備制造業是東北的傳統產業,更是優勢產業,其成套裝備產品研發、制造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重型裝備產品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三是東北地區科教基礎好。東北地區不僅傳統工業基礎雄厚,而且聚集了較多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科技人才。人力資本長期投資所產生的累積效應,將為東北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較好的智力基礎。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為,制造業是遼寧的優勢產業,但在制造業相對工資水平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工資沒有足夠的激勵和優勢,就很難使得這個產業能夠保持優勢地位。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東北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在國有體制下,裝備制造業的工業體系很完整。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角度來說,它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優勢,因此一定要在發揮東北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技術進步推動創新發展,培養內生動力。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銀溫泉認為,東北振興首先要找準方向,發揮東北的優勢產業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振興是把傳統優勢產業作為根本,不是把舊的舍去找新的。需要從創新和改革開放兩個方面入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苗長興認為,東北振興要以深化改革為重點,加快培育新動能。一是要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引入新模式、新管理,使之煥發巨大的生機和活力。二是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制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支持引導企業從主要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的轉型升級。三是要大力推進智能制造,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力量攻克關鍵基礎裝備,培育智能制造體系,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積極培育互聯網+制造業的新模式。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占斌認為,東北地區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轉型推進產業升級。東北的基礎很好,特別是工業基礎,一定要立足長遠,不要為短期的波動困擾,不急不躁,一板一眼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這樣將來會走得更遠。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夏鋒認為,東北的振興離不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未來五年東北振興的首要任務是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是加強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從規模擴大型向質量提高型轉型。當前全球價值鏈發生深刻變化,價值增值與企業利潤逐漸向生產前的研發設計階段與生產后的市場嵌入等生產性服務業環節轉移。二是大力發展新經濟,推動東北制造向東北智造轉型升級。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依托國內巨大的應用市場,我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引領者。
二、 結構不合理是東北制造轉型升級面臨的突出矛盾
與會專家認為,制造業作為東北地區的優勢產業,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正逐漸成為制約東北經濟發展的障礙,尤其是結構不合理成為東北制造業轉型發展的突出問題。
遲福林認為,由于經濟轉型相對滯后,東北制造業的優勢遠未發揮出來,制造業轉型升級面臨嚴峻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制造業結構不合理。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是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制約東北發展的一個很大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就是產品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與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的需求有很多不適應。另一方面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精深加工滯后。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東北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區域振興視角下的產業政策,以就業、富民、改善機制、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將有所側重、相對均衡的產業結構作為東北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著力解決區域產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一是要依靠歷史延續的產業基礎,著力改造提升重工業。二是依靠要素資源稟賦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輕工業。三是在區域競爭中抓住機會,快速形成規模經濟、集聚經濟,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四是順應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大趨勢,以發展電子通信信息產業等大規模消費品工業為重點,以彌補東北傳統重工業增長乏力和新興產業規模不大的缺口。
三、 支持東北作為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試點
與會專家認為,東北地區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是資源型城市和資源枯竭城市的分布區,東北地區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探索,將有助于推進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理事長宋曉梧認為,撫順作為資源型城市和資源枯竭城市的典型地區,認真研究撫順市這些年所取得的進展,面臨的問題,以及當前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對于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具有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用。一是理清資源型城市發展中政府和市場關系作用邊界。二是妥善處理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之間的關系;三是著力解決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偏重、國企占比過重過高問題。四是解決提升內生增長能力和吸引內外資協同發展的問題。
遲福林認為,把東北作為國家稅收結構性改革的試點地區。把制造業的產業變革作為東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任務,需要盡快形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需要稅收結構的調整。從支持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出發,實現結構性減稅,將東北作為中國稅收改革的試驗區,建議參照美國特朗普減稅政策。由此,形成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優勢,形成東北重振制造業的新優勢。
撫順市人民政府市長楊維認為,實施“一極五業”的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原字號、初字號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融入沈撫新區的經濟增長極,努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同時轉變觀念,加強生態保護和資源的再利用。
張占斌認為,對于東部地區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高度重視國家發展制度和發展規劃。對于如何把國家的政策用好用足,這需要進行研究。二是城市轉型與產業升級,要下放更多更大的治理權,利用特殊的政策,更好解決產業替代和環境治理問題。三是持續精準發力,使東北扶持政策更加精準。四是大力培育中小企業,學習一些城市成功轉型的經驗。要借鑒東北或其他地區城市轉型發展的成功經驗,探索創新型的思路和方法。
銀溫泉認為,在新時期,推動東北經濟轉型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非常迫切。轉型的核心是解決好增長方式問題,其中的關鍵在于動能的轉換。一是從政府主導向社會資本主導轉型。改變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減少政府配制資源的決定,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二是從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變。東北要適應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抓住消費型社會轉型的機會,發展具有獨特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的相關產業,利用新的技術手段發展新的消費業態。
四、 以發展新經濟引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與會專家認為,以新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為適應經濟發展趨勢,要以發展新經濟為重點,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東北大學校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趙繼認為,要實施區域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區域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資本”,形成一個完整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并通過政策和機制的設計,把產、學、研協同創新鏈條和連接點完全打通;根據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結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即將布局和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篩選和組織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創新中心,通過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的產業化,培植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遲福林認為,要以發展新經濟引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首先,為新經濟發展營造寬松環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行政管理體制、金融體制和科研管理體制等領域改革,使各種生產要素配置更加便捷高效,為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營造寬松環境,積極落實 “互聯網+”行動。其次,提升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率。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平臺載體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填補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中間地帶,實現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后,加強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合作創新。鼓勵建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以及公共財政參與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承擔或參與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以及中試和技術轉移平臺建設,鼓勵企業承擔國家和地方科技計劃項目。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認為,在新的背景下機器人產業將在推進東北全面振興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機器人產業是東北重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機器人產業是推動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實現制造模式變革的重要抓手。三是機器人產業是聚集優秀人才和海內外資本的重要平臺。四是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非常廣,可以帶動其他領域的創新創業進程。東北需要以完善產業鏈為重點,著力打造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推進機器人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五、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推動東北制造“走出去與引進來”
與會專家認為,東北地區擴大開放,積極參加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既有利于提高東北制造業的競爭力,也有利于東北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在全球價值鏈中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
遲福林認為,針對制造業市場化程度低、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產業開放程度低、對外開放程度低等問題,要以擴大開放提升制造業競爭力。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東北地區與東北亞、俄、蒙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進程將加快。同時,中日韓經濟合作出現重要轉折。東北要抓住這個機遇,加強東北地區與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的經貿合作,促進裝備制造、工程服務、旅游業、農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比如,可以盡快設立“中韓服務業合作園區”。以服務業領域的深度合作,加快中韓自貿區進程,推動中韓貿易投資自由化不斷跨越新臺階。
夏鋒認為,東北地區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國家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形成東北開放的新優勢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一方面要推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要推動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度融合。以開放進一步加快提升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水平與生活性服務業的高端化水平,激發東北經濟的活力。(張東生 整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東北 制造業 轉型 升級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