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第7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要聞 要聞
“拿獎無數,日子卻不好過”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汪俞佳)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有一種“神奇”的魅力,在這個規格高端又充滿民主的協商平臺里,與會者暢所欲言,坦誠交流。12月7日下午題為“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展”的雙周協商座談會現場,嚴肅又活潑的會議氣氛,讓第一次參加會議的特邀專家、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名譽會長、76歲高齡的譚志湘老人也慢慢放下顧慮,拿起話筒。
“我和青海省藏劇團相識相交大概有20多個年頭了。國家級的獎項他們幾乎拿遍了。我一直以為他們的日子很好過。”今年9月,跟隨全國政協“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展”專題組赴青海調研時,譚志湘發現自己的“以為”錯了。編制不足、資金短缺等問題是阻礙青海省藏劇團繼續前行的最大困難,而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少數民族戲曲劇團生存狀態的縮影。
少數民族戲劇真的沒人看嗎?譚志湘在會上分享的小故事發人深省———“傣族愛看傣劇。云南德宏州傣劇團曾經在中緬邊界演出,旁邊放映電影,看電影的人稀稀落落,演傣劇的場地卻人頭攢動,很多人笑稱‘傣劇打敗了美國大片’。”
答案顯而易見。
長期以來,少數民族戲曲在傳承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充實少數民族群眾精神生活、豐富中華文化內涵、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令譚志湘遺憾的是,我國歷來把少數民族戲曲納入地方戲的分類法,在理論上忽略了少數民族戲曲的民族屬性,也沒有專門的少數民族戲曲保護政策。“希望能夠把少數民族戲曲劇種與地方戲、京昆并列,制定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保護政策。”
“對蒙古劇等少數民族稀有劇種,更應該采取一些特殊的保護扶持政策。”談到保護與傳承,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王全書也深有感觸。在他看來,一些具有獨特性或唯一性的少數民族劇種,除落實國家、地方已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還應在經費、建制、人才培養、解決“劇本荒”、理論引領等方面,制定出臺力度更大的特殊政策,設立專項資金,真正讓古老的少數民族戲曲煥發新的活力。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 少數民族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