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江西:電商經濟打造脫貧“新利器”
新華社南昌12月6日電(記者秦宏范帆)一臺電腦,一根網線,連接農村和世界。隨著電子商務產業在江西許多貧困地區的不斷普及和推廣,由電商帶來的扶貧項目正讓許多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
電商為他們張開“隱形的翅膀”
走進寧都縣電商創業園103室,淘寶客服軟件的提示音和鍵盤的敲擊聲此起彼伏,和其他公司不同,這個電商團隊是由一群身殘志堅的殘障人士組成。
今年30歲的曾北方是團隊的負責人,2011年的一場重病之后,曾北方的身體落下了重度殘疾,失去了勞動能力的他開始感覺生活灰暗。
2015年,寧都縣為殘障人士舉辦了一期免費的電商培訓班,曾北方的命運也因此再一次發生轉折。從電腦軟件的使用再到淘寶店的運營,詳盡的課程讓他受益匪淺。
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曾北方結識了幾位情況和自己類似的同伴,隨后他們便成立了一家名為“勵志園”的電商創業團隊,銷售寧都本地的土特產。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公司每月的銷售額達到了3萬多元。
對于曾北方而言,電商不僅僅意味著收入的增加,更給他和團隊帶來一份自強的精神,“雖然干不了體力活,但是在電商的世界里,我們可以用自己的頭腦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農產品“觸電”推動經營思維轉變
早些年前,農村的土特產還處于“提籃叫賣”的狀態,零星地收集農產品并不能帶來規模效應。如今隨著農村電商不斷發展,經營者逐漸學會組織化生產,讓“土特味道”規模化、品牌化。
籠藏米馃是江西遂川縣小有名氣的特色年糕,家家戶戶都會做,但當地人從來沒有想過把它作為一種商品來銷售,遂川縣高坪鎮車下村電商服務站站主張東梅發現了其中的商機,2015年,她打造了籠藏米馃標準化生產加工線,并注冊了“仙人眉”商標,借助郵政電商平臺打開銷路,帶動當地企業線下團購,實現銷售額60多萬元。
與此同時,為提高地域性土特產品知名度,贏得市場認可,越來越多的農村電商從業者,開始打造自己的產品品牌。
在江西永新縣文竹鎮,“90后”電商小伙羅瓊通過注冊“日永月新”的商標,統一農產品的品牌、包裝、標準和質量,大大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幫助周邊的貧困戶脫貧致富,“農村特產的味道要保持‘土’,但經營思維卻不能‘土’。”羅瓊告訴記者。
電商進農村形成扶貧新格局
“這個‘香皂花’是純手工制作,一學就會,沒事的時候我就在家里做工。”坐在家中的客廳里,寧都縣竹窄鄉賴沙村的貧困戶賴秀華正熟練地制作一款名為“香皂花”的“網紅”產品。這份在家上班的工作,每個月能夠為她帶來近2000元的收入。
在賴沙電商村,依托入駐的67家電商企業的用工崗位需求,讓許多貧困戶和賴秀華一樣,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空閑勞動力的變現。
贛州榮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麗琴告訴記者,政府不僅免去了入駐的場地租金和水電費,還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邀請專家對企業進行運營方面的技術指導。
與此同時,當地還成立了電商服務部,為企業和貧困戶之間的溝通搭建平臺,把貧困戶生產的土特產和勞動力等信息及時介紹給企業,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的產品銷售和就業務工等問題。
賴沙電商村只是江西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西的許多貧困地區正通過建設電商服務站、鋪設信息網絡、建立物流配送體系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政府、企業和貧困戶互動的電商扶貧新格局。
截至目前,江西電商服務網絡已覆蓋76.4%建檔立卡貧困村,惠及21.4萬貧困人口。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電商 江西 貧困戶 打造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