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國無人機產業將成為“中國制造”新名片
伴隨著隆隆的馬達聲,一架架身披盛裝的無人機直沖云霄,時而高空盤旋,時而向下俯沖,時而倒立靜止,時而瘋狂翻滾,比大型飛機的表演還要刺激,引得現場觀眾一陣陣感嘆和驚呼。這邊兩架飛機剛剛降落,那邊6只別致的“風箏”騰空而起,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一架直升機在空中快速閃轉騰挪,猶如一只大蜻蜓般神出鬼沒,那邊兩個“鋼鐵俠”呼嘯而來,引來一片喝彩。11月17日,2017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博覽會在石家莊欒城機場隆重開幕,讓世人的目光聚集到了中國的無人機產業。
據《2015-2016中國無人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國有1000多家無人機企業,總產值超320億元,消費類無人機出口數量占全球總出口數量的50%左右,未來10-20年內更是無人機發展的黃金周期。面對如火如荼的無人機市場,本報記者圍繞國內無人機產業為何呈現井噴式發展?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一顆新星,我國無人機行業如何深耕行業應用更加人性化?以及如何加強行業監管等問題采訪了相關人士。
中國無人機產業迎來爆發風口
無人機是無人駕駛飛機的簡稱(UnmannedAerialVehicle),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的不載人飛機,包括無人直升機、固定翼機、多旋翼飛行器、無人飛艇、無人傘翼機。從某種角度來看,無人機可以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完成復雜空中飛行任務和各種負載任務,可以被看作是“空中機器人”。
據了解,無人機具有經濟性、安全性、易操作性等特點,很多民用領域對無人機都有著旺盛的需求,小型無人機可廣泛應用于防災減災、搜索營救、核輻射探測、交通監管、資源勘探、國土資源監測、邊防巡邏、森林防火、氣象探測、農作物估產、管道巡檢等領域。由于小型無人機的航空特性和大面積巡查的特點,在洪水、旱情、地震、森林大火等自然災害實時監測和評估方面特別具備優勢。
我國無人機系統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卻實現了“異軍突起”。“目前,國內已建立起較完整的無人機研制體系,在小型、中近程、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方面接近國際先進技術水平。”中國AOPA(飛機所有者與駕駛員協會)專家委員會無人機專業委員會委員孫毅介紹。
隨著全球無人機市場的持續升溫,我國無人機產業在20世紀后進入加速期。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民用無人機研發和生產國。對此,孫毅表示,國內無人機行業之所以整體快速發展,一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技術的革新極大促進無人機的普及和發展;二是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升;三是國家提倡“雙創”以來,給無人機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四是無人機行業相關技術我國均處于領先地位;五是市場潛力巨大。
孫毅還指出,我國在整個電子技術方面發展很快,數據鏈技術、無線通信技術、GPS技術、視頻壓縮技術、網絡技術、路由器等都領先世界,這些技術都可以直接用到無人機上,這樣看來我們的無人機產業能夠引航世界。
“此前中國在世界制造業舞臺上一直缺乏有說服力的產品,附加值較低,而今天,中國無人機產業正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制造’這張嶄新的名片。未來幾年無人機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我國無人機最終將撬動世界無人機市場,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孫毅說。
人性化應用成無人機產業發展目標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闊。從航拍開始,搭載更專業拍攝設備的無人機開始出現在各個廣播電視設備展上;從監測出發,各種無人機也開始進入警用、搶險、保安設備市場;從網絡基礎產業考慮,專業化的無人機也開始介入到快遞物流、外賣送餐等實際應用中,讓我們看到了無人機產業巨大的需求點,越來越多的行業希望用無人機取代傳統的工作方式,無人機應用漸有遍地開花之勢。
以電網架線、放線為例,傳統模式需要兩個人歷時一個星期,成本消耗3萬元左右才能架起一公里的線纜。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克服道路、河流、山谷的阻礙,而無人機放線、架線只要幾分鐘。無人機將解決一個問題從一周時間縮短為幾分鐘,成本也降至幾百元。所以說,使用無人機不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徹底解決行業困難的產品。另外,無人機不僅可以提高生產力,還可以在某些領域完全替代人工,如有毒氣體的監測、污染源化學品的采集,這些都可以通過無人機完成。而以往巡線、架線、危險品檢測都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無人機可以將危險性降至最低。而今,隨著技術的進步,熱成像和數據分析都嫁接到了無人機身上,更加促進了無人機在行業應用的廣泛性和深度。
“我們絕對不能簡單地把無人機看成是遙控飛行器,相對于后者,無人機之所以稱之為無人機,就是因為它已經注入現有人工智能設備所必備的信息采集、圖像識別、自主運算等新技術。它更像是一只可以飛行的‘智能大腦’,在我們生活的空間周圍,幫助人類實現可以更自由、更自主地選擇觀察、控制以及活動方位的夢想。”秦皇島七維測控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康夢縈說。
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一顆新星,如何深耕行業應用在無人機產業發展過程中尤為關鍵。大疆創新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未來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將由產品化向服務化轉型,側重為客戶提供可操控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他說:“如果無法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適應市場和用戶體驗的發展及變化,創造更大的客戶價值,企業后續的發展將很難跟進。隨著技術瓶頸的突破以及對無人機行業應用的認識和接受,未來無人機將會應用到各行各業中。”
康夢縈也認為行業應用對無人機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企業聚焦某一個細分領域,為用戶提供完善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而且無人機作為一個飛行平臺,同時要求無人機企業在研發、生產、技術、飛行服務等方面具備突出的能力,以應對不同行業客戶的需要。
無人機需技術和法律的雙重護航
可以說,近幾年,無人機作為一個新興熱門行業而崛起,在全球范圍內備受追捧。從科幻電影中神奇的飛行器,到機械發燒友手里的玩具,再到很多行業都適用的高科技工具,無人機離普通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近。
“從無人機產業發展來看,需要警惕無人機飛行空域與通航飛行器、航線運輸飛機飛行空域的交叉,駕駛員水平參差不齊,‘黑飛’活動猖獗,違規飛行等問題。”在“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談及未來無人機的發展,國家警用無人機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陶軍生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去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杭州等多地已多次發生無人機違法違規飛行影響民航運行的事件。目前我國無人機規模超2萬架,但全國拿到無人機駕照的人數僅為1萬人,半數無人機都處于“黑飛”狀態。為此,公安部今年初發布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新增了針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規定。同時,針對民用無人機迅猛發展的態勢,我國將開展民用無人機實名登記注冊。
除了對國家政策把控問題的關注以外,業界人士建議應在法律框架下推動無人機產業良性發展,需要在不降低現有民航安全水平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有關無人機使用的法律和技術監管機制。陶軍生表示,目前,國家正從法規、政策、標準等層面不斷制定完善措施,規范和促進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技術手段與法律的融合創新,應是未來無人機監管的努力方向。
陶軍生還建議,應建立健全民用無人機的監管體系,從標準制定入手,從產品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著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執法主體、具體處罰細則,切實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依法促進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確保民航業的運行安全。
在談及如何創新監管時,孫毅介紹,目前由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批準認定,中國AOPA與北京國泰北斗合作研發的“掌上優云”無人機監管系統,將解決無人機“黑飛”普遍、申報飛行計劃不暢、空中監管難問題的同時給無人機用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通過將駕駛員信息接入無人機云系統并進行注冊后,無人機飛行時的飛行路線、高度、速度、航向等數據都會被實時納入云數據庫存儲。通過采集到的數據,可以定位到無人機的“一舉一動”。公安、民航、空管及空軍等方面,可以根據采集到的數據,對升空的無人機監控和執法。
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無人機行業的發展需要技術和法律的雙重護航。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的監管手段,同時明確不同部門之間的監管職責、形成監管合力,才能一方面保障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無人機產業和應用市場的發展。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無人機 產業 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