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落戶北京,多大“代價”是正當的?
評論:落戶北京,多大“代價”是正當的?
近年來,北京加大力度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此背景下,高校畢業生的進京指標不斷縮減。數量少了,北京戶口的含金量也就高了。圍繞它發生的“故事”,也相應多起來。澎湃新聞報道的一個案子讓我思考:落戶北京,多大的“代價”是正當的?
案子的原告名叫景天成(化名),2014年7月,他入職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與公司簽訂了協議書,表示如公司成功為其辦理落戶北京手續,保證在公司服務至少十年,否則,愿放棄北京戶口,將戶口遷至湖北宜昌。兩年后的2016年,景天成向公司申請辭職,公司戶籍員攜帶相關手續所需資料,到北京某派出所為其辦理了戶籍遷出手續,隨后,景天成的戶口落在了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景天成對葛洲壩國際工程公司和辦理戶口遷移的派出所分別提起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要求賠償其戶口遷出的損失。今年7月,北京市西城區法院一審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景天成不服,提出上訴,10月,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終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關于2014年景天成與公司簽訂協議書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議約定履職相關事宜,法院認為,這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的民事自愿行為,應基于合同自治原則及契約精神予以共同遵守并積極履行各自的合同義務”。作為成年人,景天成的確應該有諾必踐,法院作出上述認定,并無不當。而對用人單位來說,戶口指標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以其做“籌碼”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也是可以理解的選擇。先落下戶口,干上一兩年,然后辭職走人,這是前些年不少畢業生的留京“套路”,用人單位對此很反感。
作為一個外地生源落戶北京的“過來人”,筆者當年也有過類似經歷,一家還不錯的單位讓簽一個服務5年的協議,我放棄了。當時,在我看來,5年是一段不短的時間,不知道其間會發生什么,既然無法保證能做到不走,還是不簽的好。
或許有人“夸”我:“你不能保證做到不簽,挺好;景天成不能保證,也別簽呀!”我得承認,當年落戶北京還不像今天這么難,如果當時只有那一個選擇,我可能也就簽了。另外,“能不能做到”的判斷,也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覺得能做到,之后又做不到了,也有可能。
做不到的原因,有的正當,家庭上的,如家庭發生變故,不能繼續在某一個地方生活,工作中的,如不能發揮專長,在單位受到排擠等等;也有些理由不那么正當,比如置協議不顧,單純為了高收入而跳槽。
景天成為何辭職,報道沒提;我說這些,也并非為景天成辯護,哪怕他辭職理由有某種正當性。我只是想提醒,對一個社會來說,人才合理流動是社會充滿活力的必要前提,如果人才都被“拴”在某個單位,對單位或許是好事(只是“或許”),對社會卻未必。從兩審判決看,法院認可景天成和單位簽訂的服務10年協議正當、有效,那么,如果期限是20年、30年,協議還有效嗎?法院會作出不同的認定嗎?
和同事討論這一案件,有人提出:“高額違約金比用戶口卡人更好。”違約金也是用人單位最常使用的制約手段之一,簽協議服務多少年,未到期限離開,根據“剩余期限”長短繳納一定數額違約金。但這種手段,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即多少違約金是正當的?太低,起不到制約的作用;太高,有違公平,之前有法院對此不予認可的判例。
說了半天,也沒有得出什么結論。不過,對評論作者來說,提出了問題,他的任務就完成了。至于如何解決,實現單位利益和個人權益的平衡,相信相關部門有足夠的智慧。曙明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北京 落戶 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