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直過民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
新華社昆明11月17日電題:直過民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李家瑞、姚兵
居住在云南省石梯村的傈僳族村民密麻干以前經常打鳥,當做下酒菜。當地發展觀鳥旅游后,密麻干成為一名“鳥導”,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現在他不僅不再打鳥,看到別人傷害鳥類,破壞森林時還會主動制止。
兩年前,密麻干和3名親戚在政府的鼓勵下開始合伙做“鳥導”。第一次在深山密林中找到犀鳥洞、設立觀測點時,他們用了三周時間搭棚、修路,還在沿途陡峭的地方豎起竹籬笆,保障觀鳥者的安全。
沒過多久,他們的觀測點就迎來了第一批客人。“第一次來的是4個貴州人,收了200元。以前種香茅草很累,一年到頭也就收入幾千元,那次幾個小時就賺了這么多,我們都記憶猶新。”
密麻干說,每年年底到次年年初是觀鳥旺季,人多的時候,自己一個月能收入上萬元。“最多的一次有15個人來拍鳥,加上幫他們背包的收入,一天就賺了大約2000元。”
嘗到甜頭后,密麻干還發動鄉親們加入“鳥導”隊伍。“我跟他們講,把鳥喂好,不需要多累,還能賺錢,村里就有很多人跟著我們干。”目前石梯村已經有幾十人經營觀鳥點。
經過幾年的發展,石梯村已經在觀鳥圈中小有名氣。“觀鳥的人來拍,發在朋友圈,來的人就越來越多。不少村民還加了觀鳥的群,把平時看到的鳥發在群里,讓全國各地的人都來。”密麻干說。
石梯村隸屬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委會,位于中緬邊境大山深處,全村共有85戶,以景頗族和傈僳族為主。他們幾十年前還過著刀耕火種、獵捕動物的原始生活,屬于“直過民族”。
近年來,盈江縣組織專家考察當地鳥類資源,已發現600多種鳥類。當地圍繞“生態、綠色、和諧、宜居”的發展理念,以高端文化旅游為切入點,打造“中國犀鳥谷”,發展觀鳥旅游,與脫貧攻堅相結合。
盈江縣太平鎮鎮長李學軍說,隨著觀鳥旅游的深入開展,除了做“鳥導”賺錢,石梯村不少村民開起農家樂,辦起民宿,并向游客出售土特產品,收入不斷增加,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從去年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現在的5000元以上。
觀鳥旅游不但增加了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還使他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極大轉變。“以前村里人靠山吃山,經常砍樹、打鳥。現在大家都說不能打鳥了,還要把生態保護好,這樣鳥才會來。”密麻干說。
“曾經的砍樹人、打鳥人,變成了護林員、愛鳥人。石梯村的自然生態不斷變好,保存了犀鳥、紅腿小隼、灰孔雀雉等珍稀鳥類以及龍腦香等稀有樹種。”李學軍說。
今年,密麻干把已有的兩個犀鳥觀測點拓展到共18個機位,并新修建了一個小型觀鳥點。等到旺季來臨,密麻干一天要接待幾撥客人,天不亮就出門,晚上七點多才能回家。“雖然辛苦,但是現在的生活很充實。”他說。
在采訪中,每當談到自己經營觀鳥點取得的成績,說起記者并不熟悉的鳥類名稱、外貌特點和生活習性,密麻干總是露出得意的微笑。他說,通過做“鳥導”,生活有了希望,自己也給保護生態,給社會做了貢獻,收獲了以前只為填飽肚子而奔波時不曾擁有的自信。(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觀鳥旅游 鳥導 生態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