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近乎癱瘓卻自食其力 湖北“編筐哥”手機上賣竹筐
近乎癱瘓卻執著地自食其力 深山“編筐哥”竹子般堅強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劉振雄 通訊員 陳瑤 朱慶華
宜昌采訪,聽說有個“編筐哥”張世望,近乎癱瘓,卻30年自強不息,不僅自食其力,還將女兒培養上了大學。遂順道拜訪。
8日中午,宜昌點軍區土城鄉安梓溪村,漫山遍野橘子柚子遍掛枝頭。張世望正坐在門前,手中篾條細長,飛龍游絲,幾上幾下,一個縝密扎實的背簍就成形了。“我先是學縫紉。”張世望說。他已42歲,13歲兩腿開始變形,經醫生診斷為小兒麻痹癥;隨著年齡增長,肢體畸形癱瘓。但家徒四壁,沒錢治,無奈輟學。父母想他有個“不需要走路”的手藝,就去市里學裁縫。他那時的“巴巴心”,是學成去廣州,開個服裝店。
16歲師滿,回家給人做衣服,生意不好。但真正的打擊是19歲腿痛加劇,去武漢做矯正手術,“左腿鋸了3厘米骨頭”。再不能踩縫紉機了,怎么辦?還有沒有手藝可學、還能不能自食其力?
父親張興祥說,點軍竹子多,篾匠坐著也能做,就讓他去學編筐。
張世望的手粗糙龜裂,但根根青竹他能靈巧地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十幾道工序,竹器漸漸擺滿一屋。
父親很會選竹,三九寒冬把竹子挑回來儲藏,“三九竹子不長蟲”。無論寒暑,不分晝夜,只要腿不疼,他就拿篾刀破竹劈篾絲,手不知割傷多少血口子,大半年才熟練,又學編。“編筐是細活,筐底4個角,篾絲要密,還要光滑,又不能斷。”
記者看到,他的病情已相當嚴重,僅右臂能抬,左臂需用右手托著才可抬起;兩腿不能自邁,需右手拖拽。但跟記者聊著,他完全不看手中的活,十指有如彈琴,編織自如。
筐簍精細,結實耐用,村民都來買,還定制。“這樣的筐20塊錢一個,背簍40塊錢一個。”
女兒張賀梅1995年生,張世望和父母含辛茹苦把她養大,去年大學畢業,目前已在武漢就業。“總算踏入社會了,很孝順,幾乎每天打電話回來。”張世望說。
女兒教會他用手機,先只打電話,后在手機上賣竹筐,當地好心人也幫著做。
安梓溪村是省級重點貧困村,由宜昌市點軍區財政局等單位對口幫扶。點軍區財政局局長孫科新說,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村民與現代生活脫節,長期貧困,很多人消極;但張世望不,他這狀況換別人早怨天尤人了,他卻一直自強不息,令人感佩。
去年村里光纖入戶,張世望家也裝了wifi,點軍財政局又送去電腦,還教他上QQ、微信。“他的每一個竹器我們都在朋友圈發圖、轉發、推銷,我們自己也買,帶動很多人買。很想為他搭個電商平臺,又怕他身體吃不消,萬一訂單太多他不能按時完工……”孫科新說,幫扶需擴面,形成群體,做大竹編產業,才可能效果更好。
從幫一個人脫貧,到萌生一個產業的憧憬渴求,暫未脫貧和參與扶貧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癱瘓 自食其力 編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