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國腦卒中發病率快速攀升且呈年輕化趨勢
摘要
●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有15%面臨腦卒中高風險
●我國的腦卒中平均發病年齡為63歲,比美國的平均發病年齡早10年
●在我國,腦卒中患者中近六成面臨高復發風險,中青年患者復發風險更高
●血壓知曉率越低的國家,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5)》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有15%面臨腦卒中高風險,在歐美國家,腦卒中的發病率正在呈下降趨勢,我國腦卒中發病率卻在以9%的速度攀升。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曾經的“老年病”在中國正呈現十分明顯的年輕化趨勢。我國的腦卒中平均發病年齡為63歲,比美國的平均發病年齡早10年。且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高血壓病和腦血管病等因素,有10%~15%的中青年患者在45歲之前就發病了,一旦發病,少有人能完全恢復。這些極為震撼的數據提醒我們,全部年齡層段的中國居民都應養成關注自身健康的習慣。
10月29日是第十二個世界卒中日,中國卒中學會發起并組織全國1000余家醫院、3萬余名紅手環志愿者,在全國各地開展了“紅手環走進第十二個世界卒中日全國健康科普公益行動”,旨在促進全社會關注卒中危害,推廣卒中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健康知識,讓更多人認識卒中、學到如何預防卒中。
提高健康素養比醫學進步對患者的保護更有力
《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提到,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面對卒中給民眾帶來的健康危害,中國卒中學會副會長王擁軍認為中國卒中學會應有所作為。首先,卒中是急性發作的慢性病,對于一些人來說,它就是貫穿生命周期的。“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如果基因就有問題,未來再伴有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有的人十幾歲開始學抽煙,到二十幾歲開始出現血管病變,然后發生第一次中風到卒中反復發作,最終死亡,在這個過程中,卒中的防控本身就是貫穿全生命周期的。在腦卒中的防控里,如何使關口前移,使所有人都關注健康非常重要。其次,‘全方位’是指應關注卒中高危人群、卒中患者本人,也關注照顧卒中患者的人、卒中患者的家人,因為卒中患者恢復健康需要家庭和全社會的支撐”。
從卒中的一級預防來講,如何提高全民腦卒中的健康素養十分重要。王擁軍表示,如果健康素養不提高,醫學、科技再進步,對患者的保護也是有限的。為此,他編著了圖文科普讀物《腦健康讀本》,意在幫助公眾建立“重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防治理念。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關于疾病的信息隨手可得,真假難辨。很多患者情急之下容易道聽途說,盲目跟風,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和做法。例如無癥狀了就減量停藥、擔心長期吃藥產生副作用等影響治療依從性。”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杜萬良教授針對常見問題指出:“在預防卒中復發的管理中,需要根據情況指導病人規范服藥。例如抗血小板藥物,抗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需要長期服用才能減少卒中復發,過早停藥或吃吃停停都對健康不利。”因此,提高卒中預防知識的全民普及率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在我國,腦卒中患者中有近六成面臨高復發風險,對于中青年患者而言,復發風險更高。中國跟全球各國一樣,在卒中的二級預防中,高復發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風險。“上個月,著名笑星嚴順開老先生去世了,他中風后左半身完全癱瘓,在床上8年需要別人照顧,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非常多。卒中每復發一次,患者都會向死亡的邊緣又近一步,所以做好二級預防,減少復發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王擁軍說。
控制血壓是腦卒中防控的核心
今年2月,中國卒中學會公布了一個數據,腦卒中的發病和死亡拐點在大城市已經到來。北京、上海、香港腦卒中死亡已經降到跟發達國家一樣的水平。北京市今年腦卒中的死亡人數已經降到人群總死亡的第四位,與美國一樣。“根據我們監測了25年的數據顯示,2010年后,腦卒中在城市發病和死亡的人數都在下降,農村發病人數沒有下降,但是死亡人數也在下降。”王擁軍表示,死亡人數的下降來自醫學的進步,發病人數的下降來自預防工作的加強。
“眾多預防因素中,貢獻最大的仍然是血壓控制,全民血壓知曉率的提高,是腦卒中發病率下降最重要的原因。”王擁軍說。
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近期的慢性病監測數據顯示,在成人高血壓患者中,3/4以上為中青年,且發病率的增長較老年人群更迅猛。
“把全球所有國家的血壓知曉率放在一張圖上可以看到,血壓知曉率跟這個國家腦卒中的死亡率是一條非常清晰的負相關曲線。血壓知曉率越低的國家,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目前,血壓知曉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有83%的人知道自己的血壓,中國現在的數據是不到40%的人。這個新的數字提示我們,盡管講了很多危險因素,但是所有因素中最核心的還是要控制好血壓。”王擁軍說。
“腦卒中是急癥”的概念需普及
腦卒中是急癥,中國卒中學會推薦了FAST原則,預測卒中。F指面部(Face):請患者微笑,觀察其一側面部是否已沒有表情、僵硬,或者眼瞼、嘴角下垂。A指上肢(Arm):請患者將雙臂抬高平舉,觀察一側手臂是否無力而下垂。S指言語(Speech):請患者重復一個簡單的句子,辨別其發音是否清晰、語句是否準確。T指時間(Time):當出現上述3種癥狀中的任意一種,需要立即就醫。家屬需要準確記錄患者發作時間,并告知接診的醫生護士或急救人員。
“很多人不知道腦卒中是急癥。突然一只手沒勁了,他想去醫院,在還沒去的時候手又恢復了功能,他就以為沒問題,可過一會兒又會反復發作,有的人認為每次發作都能恢復,就不需要去醫院,結果,第二天早上不能動了,這個時候再去醫院,也無法恢復了,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的時間窗,所以應該在第一時間去醫院。”中國卒中學會秘書長張茁說。
“我們有一級預防指南、二級預防指南、急性期的治療指南等,但為什么卒中的防治形勢仍然這么嚴峻?”張茁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對公眾的宣傳教育不夠和治療不規范。中國卒中學會下設的中國卒中中心聯盟,目前大概有2100家醫院,到明年6月,爭取發展到3000家。“我們希望把國內大部分醫院都納入到卒中中心聯盟,用統一的治療措施,質量控制標準來提高卒中防治水平,讓所有的醫院盡可能按照指南去操作”。
“我國各地方醫保靈活度太大,有些二級預防藥,在北京是進醫保的,去了河北和河南就不在醫保范圍內,有的藥效果很好,但在一些地方規定用藥12個月以上,醫保就不再支付。”王擁軍表示,醫保體系在全國的不均也是一個挑戰,“我們正在努力,希望能夠讓真正有用的藥,需要持續使用的藥,在醫保里得到保障。”
一滴血顯示腦卒中基因
目前,人類已知的所有腦卒中相關基因有428個,今年3月,我國克服了一個重大技術難題,已經能在一張芯片上,用一滴血顯示腦卒中428個相關基因,“這樣在門診,很多腦卒中單基因病患者的診斷就變得非常容易。”王擁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有家族遺傳傾向的腦卒中患者一般具備幾個特征:第一,有明確的家族史。其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三代人中,有一個以上發生過卒中。第二,有跟基因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樣的人發病更早,有10%左右在45歲以前發病。與腦卒中相關的基因有兩類,一個是直接致病基因,有這個基因就會一定致病,只是早晚的問題,現在發現腦卒中的直接致病基因有45個;二是有相關基因,即有了這個基因不一定發病,但是一定把你推向高危人群。“如果患者有單基因病的話,預防已經不是他的重點,如何從他的后代出生時就防控才是重點。”王擁軍說。
編輯:趙彥
關鍵詞:腦卒中 發病率 年輕化趨勢 控制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