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變革重塑,鍛造空中戰略鐵拳
這是空軍最早組建、最早參戰、戰功卓著的轟炸航空兵部隊,是空軍遠程進攻作戰的重要力量,是空軍首支改裝轟-6K的航空兵部隊。組建60多年來,先后參加過抗美援朝、首都閱兵等重大任務,2016年斬獲空軍“金飛鏢”,2017年摘得國際軍事比賽“航空飛鏢-2017”轟炸機組桂冠。近年來,他們聚焦強軍目標,瞄準未來戰場,緊緊圍繞遠程進攻、空中精打等核心作戰能力,從嚴從難苦練精飛。2015年3月,該團組織轟-6K開展遠海訓練,首次在西太平洋上空留下了中國空軍的航跡。近年來,他們逐漸常態化、實戰化、體系化執行遠海遠洋訓練任務,彰顯了中國空軍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
金秋慶盛會,開啟新時代。
10月18日上午,收看完黨的十九大開幕式盛況后,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官兵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當天下午,該團舉行“學報告、見行動”主題黨團日活動,官兵們以黨團小組的形式,圍繞“看盛會、談感受、話職責、強使命”展開討論,暢談國家和軍隊發展變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征程,該團官兵感受很深。作為空軍首支改裝轟-6K的航空兵部隊,他們在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引領下,聚焦強軍目標,按照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轉型要求,飛抵遠海、戰巡南海、巡航島礁,飛出了一條改革重塑的壯美航跡。
思想先行——理念觀念嬗變
全團官兵至今仍清晰記得那個場景:2015年春節前夕,習主席視察空軍轟炸航空兵部隊,親自登上轟-6K,坐進駕駛艙,手握駕駛桿體驗操作。
轟-6K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被譽為“戰神”。黨的十九大代表、該團團長劉銳正是首批改裝該型戰機的飛行員。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習主席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時,劉銳心情格外激動,幾年前改裝實踐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眼前。新機一無教材,二無經驗,大家“摸著石頭過河”,官兵們斗三伏、戰三九,接裝僅3個月,戰鷹就順利完成首飛。
“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話語引起全團官兵共鳴。
這些年,他們持續深入開展戰斗力標準、“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實戰化訓練規律大家談”等群眾性大討論,解放思想,創新發展。他們通過集體明理辨析、集中檢討反思,進一步找準思維理念的差距,找到職能定位的偏差,探索轉型建設的方法,破除守舊觀念、守常思維、守成思想,立起了與強軍目標相適應的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等新的思維觀念。
觀念一變天地寬。近兩年,他們的航跡給了新時代的“勝戰之問”最強有力的回答——
去年9月,劉銳和戰友一道再度駕馭中國“戰神”刷新空軍遠海訓練紀錄。自2015年首次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以來,他們成功應對和處置各種干擾,與其他軍兵機種一起研練偵察預警、海上巡航、海上突擊、空中加油等訓練課題,提升了遠海機動能力和實戰能力,展示了大國空軍、戰略軍種的使命擔當。
聯合制勝——力量體系重塑
“就這樣把狼窩端掉了!”去年仲夏,在華南某地組織的聯合突防突擊演練中,紅方由地空導彈、雷達等部隊梯次把守、固若金湯的重要目標,被一支由轟-6K飛機和干擾機組成的混合編隊成功突襲。
“習主席強調,要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在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專題討論中,飛行三大隊大隊長張元武興奮地講起演習中“虎口拔牙”的經歷。
“當時,我們兩個機組從全局層面的作戰規劃到實施突襲的技術細節,都心有靈犀,信息火力聯合優勢達到了最大化!”張元武坦言,這幾年的“仗”讓官兵對聯合作戰、體系作戰有了更深的認識。
過去,他們多次憑借超低空突防這個“看家本領”在演習演練和競賽考核中大放異彩。如今,這一“看家本領”似乎越來越不靈了。
他們靜下心研究發現,現代預警探測手段越來越先進,體積巨大、機動性差的轟炸機已很難依靠超低空突防來規避雷達探測。
“嘴上說的是明天的戰爭,實際準備的還是昨天的戰爭。”團黨委帶頭檢討反思:現代戰爭無戰不聯,無聯不勝,擺著干擾機等支援掩護力量不用,就會吃敗仗。
只有打破軍兵種間組訓的壁壘,才能搭建一條通往未來戰場的體系制勝之路。于是,他們的“中軍帳”熱鬧了起來,不同機種的空勤、戰勤人員在一起共同下達任務、準備協同。他們邀請其他機種訓練尖子和保障能手輪流登臺,講授各自裝備性能特點和常用戰法,互相熟悉研透不同型號武器裝備……
2016年2月,戰區宣告成立,聯合作戰訓練迎來了新的“春天”。該團抓住機遇,充分運用戰區聯戰任務統籌軍兵種聯訓需求,將新體制效能轉化為聯訓優勢,主動與不同軍兵種部隊開展聯訓,積極拓寬聯訓思路,強化聯訓效果。
“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段重要表述,讓該團黨委“一班人”振奮不已。在隨即開展的學習討論中,他們一致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聯合制勝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直面戰場——血性膽氣升騰
歷史,一定會記住創造歷史的人。
2015年3月30日,劉銳和戰友駕轟-6K首次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在抵達目標海域后不久,兩架掛載空空導彈的陌生戰機直撲而來。
“他們貼到我邊上飛,最近的時候只有十來米,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戰斗機飛行員的臉。”劉銳機組沒有改變航向和飛行高度,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對方,決不會改變既定任務。
“當時雙方還有一個眼神的接觸”,劉銳談到,隨后他向對方掀起機翼,亮出機腹下的空空導彈。對方與他們并飛了數分鐘后,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中國空軍在太平洋上空的遠海訓練就這樣“并不太平”地拉開了帷幕。此后,他們飛赴遠海從最初的一年4次,發展到現在的一月多次。
這種一如既往、常去多飛的底氣從何而來?團政委劉勝對自己的戰友充滿信心:“作為空軍最早組建、在抗美援朝戰場立下赫赫戰功的轟炸機部隊,我們的飛行員傳承了先輩敢打敢拼的血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使命”“責任”這些讓人聽起來覺得有些抽象的名詞,對該團飛行員而言卻是那么具體。
“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些語句,令該團飛行員們熱血沸騰。
當前,軍隊改革加速向縱深推進之際,他們也在不斷自問:新的體制編制到位了,新的運行機制啟動了,新的職能使命賦予了,敢打必勝的勇氣具不具備?
在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討論中,該團官兵一致表示,他們會用實際行動作出回答。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空軍 遠海 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