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中關村凸顯全球創新引領作用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勇攀高峰,創制國際標準229項,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高端顯示等領域逐步掌握話語權。目前,中關村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
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加強前沿產業布局
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加強前沿產業布局,創新與產業聯動,產業與集群聯動,是中關村創新的重要特點。
近日,我國新一代移動芯片——麒麟970處理器發布,這是全球首顆內置神經元網絡單元(NPU)的人工智能處理器,它的問世,使我國智能手機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贏得明顯優勢。這一關鍵技術,就來自中關村示范區的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像寒武紀這樣,擁有原始創新優勢,站在全球創新前沿的高科技企業,中關村示范區已有57家。這些具有獨門兵器的企業,誕生僅僅1—3年,平均估值已超過20億元。目前,中關村已在人工智能、原創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領域涌現“百度大腦”、液態金屬、抗癌新藥等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
目前,示范區擁有近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3273家,是2011年的2倍;上市公司從2011年的200余家,增加到目前的313家;獨角獸企業67家,占全國一半左右。
活力源于改革。5年間,在中組部等部委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具體指導下,中關村示范區先行先試,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政策體系,極大地釋放了創新活力。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1+2”協同創新平臺……在中關村,這樣一批與過去體制機制迥異的新型科研機構,成為創新的重要基地。
獨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5年間,中關村“雙創”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優化創業服務,形成了由97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為代表的創業服務體系,有活躍的產業聯盟、協會商會、民辦非企業組織超過500家,形成了以中關村創業大街、中關村智造大街、“回+”雙創社區為代表的特色創新創業集聚區。精準服務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深入實施“十百千工程”“領航計劃”“瞪羚計劃”“展翼計劃”“金種子工程”等企業培育計劃,支持形成了“百度系”“聯想系”“金山系”等創業系,挖掘出一批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成立京企云梯聯盟,推動中央企業、市屬國有企業與中關村企業創新合作。建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引導壯大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規模,中關村示范區每年發生的創投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1/3左右。中關村“雙創”服務由提供基礎服務的1.0時代、提供增值軟服務的2.0時代,演進到創業資源共享融合、專業垂直、生態多維的3.0時代。
人才集聚,是中關村重要優勢。實施“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雛鷹計劃”,建設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的人才支撐體系。過去,中關村從13億人中選人才,現在,中關村放眼全球選人才。5年間,中關村的人才結構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形成了更為靈活的選才機制和用人機制。中關村的研發機構走向全球,同時,一批全球頂尖科學家,也開始入駐我國企業的研究院和新型研發機構。實行同步研發,瞄準領先一步,成為中關村創新企業的重要追求。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邁向“高精尖”經濟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是首都的重要使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是北京的重要任務。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規劃面積488平方公里,“一區十六園”肩負重任。
5年間,中關村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出臺中關村大數據、集成電路、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政策措施,促進重點前沿產業發展。
搭建市場化高端產業促進平臺,支持航材院建立石墨烯系列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支持中國科技大學在中關村籌建“1+2”協同創新平臺,支持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納米能源系統研究所等創新發展。
會同科技部火炬中心,出臺實施了國家高新區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工程和“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推動前沿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金融創新深度融合,催生“互聯網+”新業態,涌現了滴滴出行、美團點評、摩拜單車等一批分享經濟領軍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效應顯現。目前,中關村電子信息領域規模1.83萬億元,約占全國11%,是2011年的2倍,集聚了聯想、百度、京東、小米、奇虎360等一批龍頭企業;生物醫藥領域規模1872.9億元,同比增長15.0%,年均增速24%,利潤率連續13年在國內醫藥發達省市中排名第一,企業數占全國1/6,形成了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亦莊生物醫藥園、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特色園區;新能源領域規模4820.2億元,占全國1/10,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研發服務和技術輻射中心。
推進京津冀協同,帶動全國產業調結構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中關村示范區把推進三地協同創新,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作為關鍵環節。截至今年8月,中關村企業累計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6112家,有力地帶動了兩地新興產業發展。
實施“中關村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推進政策先行先試、創新社區共建、重點園區建設、新興產業培育、京津冀人才圈建設、金融服務一體化等六大工程,三地創新要素實現同頻共振。
創新思路,回應天津河北關切,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中關村會同津冀兩地,共同建設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曹妃甸綠色環保示范基地、張家口云計算產業園、承德大數據產業園、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注冊企業234家,注冊資本金超過38億元。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初具規模,簽約企業96家。石家莊(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已有總投資達380億元的16個重大項目落地。張承云計算產業園建設順利,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獲國家批復。
5年間,中關村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研發在北京,生產、制造在津冀;創新在北京,技術轉移面向全國,中關村高新企業在自身調結構的同時,拉長產業鏈條,帶動了全國產業結構調整。
目前,中關村已與全國26個省區市72個地區(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已合作共建23個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中關村企業在京外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超過1.2萬家。
2016年,中關村企業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3940.8億元,同比增長14%,占全國總量的34.6%,近八成輻射到京外地區;今年1—8月,中關村及北京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40615項,同比增長9.8%;成交額2243.5億元,增長20.0%。
“黨中央為中關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中關村將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進一步提高站位,對標國際一流,從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當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主要載體,培育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四個方面加速打造“中關村升級版”。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8日 23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關村 創新 企業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