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農村“留守老人”更需精神贍養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日前發布《中國農民需求調查報告》,從信貸資金需求、生活保障需求、文化娛樂需求、精神情感需求等多個方面反映了我國農民的需求情況。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占受訪者總人數的55%。在這些留守老人中,43%的人希望子女在節假日能回家探親,26%的人希望子女每個月能回家一次。(9月28日《工人日報》)
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的農村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留守老人數量已近5000萬。另有數據顯示,43%的人希望子女在節假日能回家探親,26%的人希望子女每個月能回家一次。這組數據,表達了留守老人內心的呼喚:“孩子,打工賺錢再來,節假日也要回家看看!”面對留守老人的親情訴求,不知子女心中是何滋味?問題是,這種親情苦戲,將在今年中秋、國慶節持續上演,令人揪心。有的打工子女不回家陪父母,也許是路途遙遠乘車不便,也許是節假日要加班分身無術,也是是經濟拮據......但縱然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子女經常不回家陪父母,就是一種不孝。
誠然,社會上的關愛能讓留守老人備感幸福,但老人最需要的還是兒女的親情呵護,而親情呵護不僅僅表現在對父母的物質生活保障上。不要以為每月按時寄幾個錢,隔三差五地給家里打一個無關痛癢的電話,就表示兒女盡了孝,父母就心滿意足了。殊不知,留守老人由于年齡、身體的原因,出門少,接觸人也不多,有些老人整天對著電視看,有些老人躺在床上發呆。由于長期感到寂寞又不能排解,不少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特別是在節假日,老人們尤其感到孤獨和無助。
不可否認,每逢節假日,人們更關注那些打工子女“恐歸”,諸如交通壓力、過節開支、盤問收入、酒局鏖戰、父母嘮叨、經濟拮據......等等,這些問題,成為打工子女“恐歸”的借口,也成為人們同情和理解他們“恐歸”的理由。然而,人們卻忽略了節假日期間留守老人的境況和感受。事實上,由于打工子女節假日不回家,老人難以排解精神上的空虛和寂寞,有的患上了“節假日綜合征”。換言之,只有打工子女節假日回家,才是根治留守老人“節假日綜合征”的靈丹妙藥。
可見,我們在保障農村留守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時,更應注重對他們的“精神贍養”。打工子女節假日回家,除了遵從親人團聚的習俗之外,更多的是向父母盡孝。而盡孝主要表現在:將父母從繁重的勞動和家務中解脫出來,親手為他們準備幾頓豐盛可口的年飯;多與父母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陪父母去醫院檢查身體,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這些都能讓留守老人們心情舒暢,排解孤獨寂寞。所以,在節假日,除了要營造一種尊老愛老的社會氛圍之外,打工子女更要?;丶铱纯矗驗檫@才是送給留守老人最好的禮物,也是他們最想要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老人 子女 留守 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