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國油料自給率僅為35%,品牌雜、亂、多,委員專家呼吁——
走品牌之路助推中國油料做大做強
人民政協網武漢9月7日電(記者 李木元)9月5日,“強農興邦中國夢?品牌農業中國行”活動走進武漢,期間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油料產業分會成立。記者從成立大會上了解到,我國油料自給率只有35%,絕大部分要靠進口,而且國產食用油品牌呈現多而不強的現狀,委員、專家呼吁,走品牌化之路,加快推進油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高自給率的同時,將中國油料產業做大做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朱保成(右四),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左五)為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油料產業分會揭牌。
中國是世界油料生產和消費大國。近5年來,按全口徑計算,全國的油料年均總產量為5716萬噸,油料種植業產業達4000億元以上,種植業效益穩中有升。5年來,我國年均消費植物油達到3370萬噸,人均年消費22.6公斤,消費水平保持持續增長,食用油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不過,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長廖伯壽表示,當前我國油料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油料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料進口不斷增加,近5年年均進口油籽原料達8015萬噸,占同期全球油籽貿易量的比例高達57%,而且每年還進口各種成品植物油合計700多萬噸,油料自給率僅為35%左右。二是優質油料品牌品牌少,油料產品的營養保健品的缺陷進一步凸顯,現有食用植物油的油酸含量不高、飽和脂肪酸含量偏高、營養成分不全等因素影響著食用油的安全性。三是國內油料生產的比較效益仍然較低,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偏低,使國產油料總體上難于與國外競爭,進口油料沖擊國內生產和市場的局面難以在短期內得到顯著改善。四是我國油料加工產品的營養價值難以保障,油料產品的消費缺乏科學的指導,消費者對優質油的內涵缺乏必要的認識,總體來講,我國食用油總體消費過度。
對于如何做大做強我國油料產業,廖伯壽建議,首先是提升我國油料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一方面大力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新品種和集成高產配套栽培技術,不斷提高油料作物的產量水平以增加供給能力;另一方面推進主要油料作物高油酸等高端特色化品牌的創建,提升油料品質。其次是通過集成創新、推廣全球機械化高效生產技術,提高油料生產的效益和效能。此外,還要大力研發和推廣油料產地加工技術,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從目前來看,我國油料產業重數量輕質量,重商標輕品牌,重銷售輕信譽,致使品牌雜、亂、多,馳名品牌少;品牌壽命短,經久不衰的品牌少,尤其是缺乏國內外叫得響的民族品牌、國際名牌。品牌建設已經成為現階段制約我國油料產業發展的最大短板。”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建議,創建油料特別是食用植物油品牌,需要在“創、維、宣”三個字上狠下功夫——“創”就是要創新加工產品;“維”就是維護品牌的信譽;“宣”就是宣傳推介優秀品牌,做響品牌特色的文化內涵。
“把食用油品牌做響做大,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朱保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食用油名品牌 既要“創”,也要“推”:“創”就是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龍頭企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創建名優品牌;另外,加強品牌的宣傳推廣,引導公眾選擇健康的、營養價值更豐富的食用油。“科學研究已經表明,我國的菜籽油營養成分不比橄欖油差,有些指標甚至比橄欖油還好,通過加科學選用食用油的宣傳引導,完全可以在國內打造比較有影響力的菜籽油品牌。”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油料 品牌 中國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