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新拓展新成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于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高度,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舉全黨全國之力推進脫貧攻堅,極大拓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脫貧攻堅取得了新的顯著成就。
實現扶貧開發重大理論創新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深入貧困地區調研,就扶貧開發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新時期我國扶貧開發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體系完整的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習近平同志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關于扶貧開發的重大理論創新,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思想指南和行動遵循。
充分體現共享發展理念。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的內涵主要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脫貧攻堅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體現了全民共享。中央提出的脫貧標準主要是“兩不愁三保障”,即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這個綜合標準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這體現了全面共享。扶貧開發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激發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也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形成人人愿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生動局面,這體現了共建共享。我國目前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認識到扶貧開發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極端貧困問題解決后的工作重點將由消除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轉變,這體現了漸進共享。
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持困難群眾擺脫貧困,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和政府的職責所在。習近平同志強調,脫貧攻堅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組織和支持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發揮人民群眾主動性。要防止忽視貧困群眾主體作用,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民主體地位的深刻認識,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扶貧脫貧領域的集中反映。
充分體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要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在精準識別方面,通過建檔立卡建立起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使我國貧困數據第一次實現了到村到戶到人,為中央出臺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參考,為精準幫扶、“靶向治療”奠定了基礎。在精準幫扶方面,各地各部門按照“五個一批”的幫扶思路,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在精準退出方面,建立了反映客觀實際的貧困退出機制,對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退出的標準和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并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的督查巡查。在精準考評方面,中央出臺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通過較真碰硬的考核,樹導向、嚴規矩、壓責任,確保脫貧質量。這些具有創新性的舉措,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戰略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方法論。
開創脫貧攻堅新局面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脫貧攻堅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想深入人心,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良好態勢已經形成,各項決策部署得到較好落實,收到了明顯成效。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我國農村累計脫貧5564萬人,平均每年脫貧139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0.7%。脫貧攻堅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在實戰中錘煉了干部隊伍,提升了農村貧困治理水平,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書寫了我國扶貧開發史上新的輝煌篇章。
明確目標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進。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脫貧攻堅目標。當年11月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不久后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目標。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到2020年,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將標志著我國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
打出政策組合拳。根據《決定》,中辦、國辦出臺12個配套文件,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共出臺173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也相繼出臺和完善了“1+N”的脫貧攻堅政策文件,內容涉及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生態建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很多“老大難”問題有了針對性強的解決措施。同時,中央明確扶貧投入要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相適應。2013年至2017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年均增長22.7%,省市縣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也大幅度增長。金融、土地政策都向脫貧攻堅傾斜,脫貧攻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
形成合力攻堅格局。一是完善體制機制。中央出臺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管理體制。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各市、縣、鄉、村層層壓實責任,貧困縣黨政正職在攻堅期內保持穩定,形成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二是開展駐村幫扶。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向貧困村和基層黨組織薄弱渙散村選派第一書記19.5萬名,向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駐村干部77.5萬名,實現了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三是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國家設立扶貧日,開展脫貧攻堅獎評選活動,表彰脫貧攻堅模范。中央出臺指導意見和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工作。動員中央企業開展“百縣萬村”扶貧行動,動員2.6萬家民營企業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四是嚴格考核監督。出臺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辦法,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8個民主黨派中央分別對應8個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中西部省份,一盯5年。扶貧部門設立12317監督舉報電話,加強與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和媒體、社會等監督力量的合作,把各方面的監督結果運用到考核評估和督查巡查中。
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中國經驗
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并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經驗。
黨的領導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脫貧攻堅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保證。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各方面資源,動員全黨全社會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在黨中央的要求部署下,脫貧攻堅工作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特別是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都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再次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脫貧攻堅不斷推進的基礎條件。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長。這為我國扶貧開發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為大規模減貧提供了可能。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科學確定發展規劃和幫扶項目,繼續引導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拓寬發展思路、增強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夯實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物質基礎。
堅持政府主導,科學制定規劃,積極穩妥推進。國家先后實施“三西”農業建設計劃、《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有力指導和促進了大規模減貧。2015年,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2016年,國家制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每次出臺這樣的規劃或計劃,都推動了扶貧開發標準的提高、扶貧開發內容的拓展、扶貧開發方式的創新,進而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扶貧開發工作同步推進。
堅持開發式扶貧,不斷調整完善幫扶方式,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不動搖,動員和引導貧困群眾將自己苦干巧干與黨委、政府幫扶相結合,充分開發當地資源,逐步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最終實現脫貧。隨著貧困人口分布、貧困成因、貧困特征等情況的變化,黨和政府不斷調整完善扶貧策略和幫扶方式,由過去主要依靠政策帶動、“大水漫灌”式扶貧向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精準滴灌”式扶貧轉變。同時,高度重視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通過宣傳教育、典型引路等方法,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育和引導貧困群眾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作者為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扶貧 脫貧 貧困 攻堅 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