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要有擔當意識
樹立協調發展理念,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從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出發,需要著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回應人民期待的責任擔當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之一,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緊緊抓住這個主要矛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出更加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此,必須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一方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里既有基本物質生活保障的期盼,又有精神生活的要求和期盼。尤其是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條件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越發呈現出多樣化、差異化特征。所以,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妥善處理人民群眾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否則,就不能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和新的期待。
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我國還存在著種種“兩個文明”發展不相協調的短板。一是從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及其產業、產值的結構比例上看,我國物質生產與精神文化生產能力及其產值之間明顯地不夠協調。比如,文化產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但據統計,從目前世界各國文化產業總值占GDP總量的比重看,我國明顯偏低,并且差距較大。雖然最近幾年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比較迅速,但全國仍很不平衡。另據有關統計,我國文化產業占世界文化市場份額比重也很小。顯然,這同我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總量和擁有幾千年深厚歷史文化傳統的大國地位不相匹配。二是從區域發展角度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之間,“兩個文明”建設的差距都比較大。我們要在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努力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但從現狀看,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之間,相對物質生產而言,精神文化生產之間的差距可能更大。尤其是貧困地區,在科技教育、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以及人們的精神狀態等領域的滯后往往更為嚴重。所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了在扶貧工作中同樣需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三是從不同群體角度看,有一些人在物質生活條件上已經十分富足優越,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卻依然貧乏。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公民的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有些黨員干部,包括有的高級干部,政治信仰迷失,不信馬列信鬼神,從封建迷信中尋找精神寄托。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擔當去統籌兼顧,加強協調,整合力量,補好短板,實現“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需要廣大領導干部的自覺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因此,實現“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必須增強領導干部實現“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擔當,著力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將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的思想素質和領導能力。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也是推進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首先,必須尊重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其次,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對“兩個文明”建設的真實訴求和殷切期盼,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滿足群眾需要,解決群眾困難。其三,必須將“兩個文明”都做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相結合,使全體人民在“兩個文明”建設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努力做到順應民意,贏得民心。
第二,必須學會“彈鋼琴”,提高統籌協調的能力。“彈鋼琴”是關于統籌協調工作中各種要素和關系之辯證法及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形象比喻。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需要正確統籌協調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處理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增強“兩個文明”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促使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是協調好精神文明建設中硬件和軟件的關系。既要重視改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也要重視公共文化的內涵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價值取向、道德修養、文明行為規范的倡導和落實。三是解決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中華民族幾千年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傳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決不能割斷。一定要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四是注意融通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的關系。我們既要善于汲取世界文明的積極成果,從人類創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尋找登高望遠的思想階梯,更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為人類“兩個文明”進步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第三,必須端正政績觀,更加注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等。為此,我們各級領導干部,一要堅決破除“唯GDP論”,樹立全面科學的發展觀,尤其要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二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兩個文明”建設,絕不能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防止和反對急功近利的“政績”,不切實際的“政績”,違反規律的“政績”。三要建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要把具有正確價值取向、科學思維方式和較強統籌協調能力的領導干部安排到重要崗位,讓他們在“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者: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原常務副院長 奚潔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兩個文明 協調發展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