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證明自己是女性”何談戶籍便民?
安徽合肥一年輕媽媽孔令群,她的戶籍欄上性別信息為“男性”。因戶籍性別不符,她不僅辦不了身份證、結婚證,也不能辦理女兒的出生證明,這使得孩子的戶籍及今后的上學都會受到影響。自2010年起,她和家人前去派出所更改戶籍信息,多次被要求提供一份三甲醫院開具的“性別鑒定證明”,證明自己是“女性”。(8月21日《北京青年報》)
簡化戶口辦理手續,推進便民服務,一直是公安戶籍管理部門重申的一項工作舉措。然而,現實表明,戶籍管理部門的承諾,與百姓享受到的服務效果,尚有很大的差距。合肥市民孔女士,戶籍欄中性別卻為“男性”,出現這種低級錯誤,責任應該在戶籍登記部門,理應主動幫助孔女士更正性別。豈料,當地派出所非但不去主動更正錯誤,反而要求孔女士出示“性別鑒定證明”,導致孔女士為更正性別,奔波了7年之久。
不可否認,從理論上講,要想將戶籍欄中的性別,由男性改成女性,就要證明自己是女性。然而,證明自己是女性,可以有許多途徑,如深入社區進行調查,協助當事人出具證人、證言等材料等,根本不需要當事人出具“自己是女性”之類的奇葩證明。更何況,戶籍性別出錯,責任不在當事人身上,不能增加其辦事難度和成本。對此,合肥市公安局回應稱,基層戶籍警把握政策“教條主義”。但依筆者之見,事情遠非這么簡單;這從一個側面暴露出了,戶籍便民,離百姓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特別是,當今社會,奇葩證明頻出,從表面上看是少數公務人員的素質問題,卻折射出了單位監督管理缺位、行政服務效能缺失和社會信謄度下降的潛在危機。一些行業和部門轉變機關作風、改進工作風還沒有取得實際效果,群眾難以滿意。不可否認,一些公共服務窗口仍然是“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從業人員也是良莠不齊。有的地方工作制度不落實,辦事程序、所需手續、辦結時限和收費標準等沒有公示和告知,讓群眾不明就里,跑了很多冤枉路;有的工作人員宗旨觀念淡薄,對待群眾仍然存在“冷橫硬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群眾反映強烈,必須加以整改。
具體到戶籍服務,若想拉近與百姓之間的距離,甚至實現“零距離”,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首先,上級公安部門不能滿足于作出“戶籍便民”的規定和承諾,還應該加大檢查、督辦力度,著重解決“報紙上說的和下面執行的不一樣”的問題,不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特別是,應加強對派出所等基層戶籍服務窗口的教育和管理,對態度不端、辦事不力、服務不周的工作人員,應進行嚴肅查處,直至調離戶籍服務窗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戶籍 性別 服務 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