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聚焦點聚焦點
徐光春:中華文化因時代化活力旺盛
作者: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河南省委原書記 徐光春
任何傳統文化,只有經過時代化才能真正為今人所用,才能具有不竭活力。否則,只是一堆故紙、束之高閣,一派陳詞、無人問津。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歷數千年風塵侵蝕而不敗,經幾十個朝代變遷而不棄,關鍵是中華民族不斷地賦予其新的內涵。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尊重傳統文化,發展傳統文化,不斷推進傳統文化時代化,使中華傳統文化活力充沛,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了寶貴力量。
時代化,使中華傳統文化永續發展
與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不同,五千年來,支撐和推動中華文明的中華傳統文化這棵大樹,沒有夭折過,始終充滿活力。關鍵因素在于,一是根脈不斷,二是成長不息,三是呵護有加。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不斷時代化。
具體地說,時代化就是既堅守根脈,不忘祖宗,又隨時代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滿足不同時代對文化的不同需求。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外在形態,大體經歷了炎黃文化初立、西周易學誕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西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并立、宋明理學發展等重要階段。這些形態各異的文化,在實踐中孕育、在爭鳴中創新、在流傳中前進、在融合中壯大、在繼承中發展,綿延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這種變化、發展、創新,盡管外在形態不同,表達方式不同,關注角度不同,但其精髓和內核是不變的。如炎黃文化初立時,其中蘊含的天人合一、開拓創新、以民為本、崇德弘道、法德相濟、勤勞節儉、協和天下等元素,始終浸潤在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之中,在其后產生的易學、儒學、道學、法學、佛學、經學、玄學、理學等各類思想文化主張中都有體現;同時又有各自新的思想文化內容的闡述和展示,可謂萬變不離其宗。又如從西周的易學,到春秋戰國的儒學、道學,到西漢的經學,到魏晉南北朝的玄學,到宋明的理學,時間跨度3000年左右,但仁義道德這一主線,始終貫穿其中。中華傳統文化正是在這樣一種時代化的背景下,成長壯大,永續發展。
時代化,使中華傳統文化作用不減
一個時代的主導文化,對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思想發展會產生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而經歷幾千載歲月磨礪,經過幾十個朝代演變的中華傳統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對中華民族和合一體的形成和鞏固,對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的激勵,對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對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的促進,始終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在世界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社會現象。之所以會這樣,其重要的原因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化。那么,在中華傳統文化時代化的過程中,如何使其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不減,始終發揮正能量,始終保持生命力?
一是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現優秀的傳統文化。幾千年的歷程,多成分的融合,無數代的演變,深層次的積淀,古老博大的傳統文化中泥沙俱下,良莠混雜。要使傳統文化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不減,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留下來,把腐朽的傳統文化拋棄掉。如把傳統文化中一些封建的、迷信的、愚昧的、不合時宜的東西剔除掉,而把那些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主張、道德觀念、創新意識、節儉品質等取出來、用起來。
二是要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用好優秀的傳統文化。某一時代的文化,是當時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成果。時隔千百年,必須從豐富的、深厚的、龐雜的傳統文化資源中,尋找出于今有用、于民有利的成分,并將其冶煉、打造、翻新,形成具有時代色彩、具有創新氣息的優秀傳統文化,用來為現實服務,為人民謀利。近些年來,我們每年舉行隆重的祭拜始祖黃帝的活動,召開黃帝文化國際研討會,國家領導人參加、海內外華人華僑參加、港澳臺同胞參加,大家緬懷始祖功德,學研黃帝文化,在“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意識和理念中走到一起,使五千年前黃帝留下的光輝形象和偉大思想,在當代仍然發揮著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做到創造轉化、創新發展,創建優秀的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就抓住了使傳統文化作用不減、活力不衰的要害。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根據時代要求,對那些現在仍有借鑒價值的思想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方式,激活它們的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發展進步,對傳統文化中一些至今仍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加以補充、拓展、完善,以增強它們的影響力。這種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做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成中體現得十分充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政府、社會和公民共同追求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共同遵循的系統的道德規范,是與當代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的價值追求。它從政府、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分別提出了要求:政府層面的價值追求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層面的價值追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三個層面12個方面的內容,很多都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根據,如富強、和諧、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等。但在內容的具體涵蓋上、表達的方式上、認識的程度上,又與傳統文化有所不同,我們黨根據時代的發展和現實的需要,對傳統文化作了一些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有一些內容同樣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的發展和現實的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的補充、拓展、完善,如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等內容。這樣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后,就形成了當代社會共同學習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時代化,使中華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始終成為中華民族的血脈和力量,原因之一是因為在傳統文化時代化的過程中,既適應了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又迎合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如炎黃文化、易學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經學文化、玄學文化、理學文化等。原因之二是在傳統文化時代化的過程中,既進入朝廷,成為帝王將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引導;也進入民間,成為廣大平民百姓求生存求發展的精神依托和文化支撐。正因為傳統文化在時代化過程中的上下雙向進入,才使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原因之三是在傳統文化時代化的過程中,注意將時代化與大眾化結合起來,從內容到形式著力通俗化、普及化、平民化,使傳統文化從書齋中走出來,從書本上走下來,進入百姓的生活與頭腦。如宣揚仁、義、禮、智、信傳統道德的《三字經》《千字文》等讀物的編寫和傳播,各民族史詩的編纂和地方戲曲、民間音樂的創作,在這些易記易誦、通俗易懂的作品熏陶下,優秀傳統文化逐漸地浸潤人們心田。
我們黨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相信,堅持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化,一定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
(本文是作者在“第二屆領導干部國學論壇”上的主旨發言節選)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華文化 時代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