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網絡電影也應走精品道路
2017年5月愛奇藝網絡大電影總票房榜顯示,《降龍大師》以1138萬元奪得冠軍。今年前5個月共有4部“網大”實現票房分賬超千萬元。與去年同期只有1部“網大”票房分賬過千萬元的情況相比,數量大幅提升。預計今年年底,單部作品分賬金額最高可突破3000萬元——這一量級的分賬回報可等同于過億票房的院線電影。
從2014年概念被提出、各大視頻網站紛紛進駐市場至今的三年間,“網大”經歷了從起步到爆發的快速成長過程。2013年,全網“網大”數量僅為39部;2016年影片數量飆升,截至11月底達3303部。市場迅速爆發、資本狂熱逐利,隨之而來的卻是因野蠻生長而產生的諸多問題,“網大”市場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首先,視頻網站的前臺數據虛高,作假成本偏低。由于“網大”在市場初建階段缺乏相對規范的管理措施,導致用于評判影片熱度和收益的播放量出現注水情況,用于評價影片口碑的打分和評論也存在水軍參與、混淆視聽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愛奇藝2016年年底首次公布“網大”在線票房的分賬金額,成為業界標志事件。作為數據透明化的開端,“網大”行業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一角,為市場填補了一個缺失已久的,真正具有參考意義的評價指標。業內人士據此能分析哪些類型的“網大”收益率更高、哪種發行方式能賺得更多的分賬,等等。此前只能依靠經驗和感覺選擇項目的投資人,也可用真實票房分辨優質影片,發掘有潛力的“網大”團隊,打造真正受觀眾歡迎的高收益影片。如果能按這個態勢發展下去,市場泡沫將不攻自破,部分影片假熱度低收益的謊言將被拆穿,提高熱度和口碑只剩下一種途徑,即“用實力說話”。
其次,蹭熱度現象泛濫,“網大”質量仍待提高。“網大”興起之初,從業者中不乏從事婚紗攝影、后期制作之類藝術水平較低的非專業人士,導致“網大”質量低下。一些人用“極致的粗糙”打造所謂“網感”,初期作品多以軟色情和驚悚暴力吸引眼球,近兩年又新添了僵尸鬼怪等敏感題材,給行業招來質疑之聲。2016年11月,60多部“網大”遭遇下架,這一事件震動了整個行業。可見,即便是區別于傳統院線電影,更崇尚追求個性的“網大”,也仍屬藝術作品范疇,任何試圖沖擊道德底線和社會主流價值的行為都會受到觀眾抵制,被市場拋棄,受到相關政策法規懲治。
2015年搭院線電影《道士下山》順風車的“網大”《道士出山》以28萬元成本獲得超過20倍分賬后,“網大”市場出現了一股搭IP便車蹭熱度的潮流。“網大”《美人魚湯》《神秘人魚》等蹭的是院線電影《美人魚》的熱度;蹭院線電影《捉妖記》熱度的有“網大”《捉妖濟》(3部)《捉妖者聯盟》(2部)等;更有甚者,導演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還未上映,《我是潘金蓮》《潘金蓮就是我》等“網大”就登上了視頻網站的熱搜。許多制片方只顧投機取巧,趕工追話題,根本沒工夫沉下心來創作,導致粗糙劣質作品泛濫。久而久之,觀眾對毫無創意的套路之作也失去了新鮮感,產生厭惡心理。目前平均一部“網大”成本約100萬元,以5%的平均有效點擊轉換率來計算,若要收回成本,至少得保證2000萬以上的前臺點擊量。而在蹭IP的“網大”中,僅有少數影片的點擊量突破2000萬。據估算,2015年尚有60%的蹭IP“網大”收回成本;到2016年,這類“網大”收回成本的概率微乎其微。市場已發出警報,眾多片方卻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前仆后繼,往蹭IP的“大坑”中跳,讓人為他們捏一把汗。
針對這些現象,有關部門著手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各視頻網站也開始嚴格把控自我審查,相繼提出審片標準和價值觀說明。例如,愛奇藝倡導“青春、陽光、正能量、合家歡的影片價值觀導向”,搜狐視頻提出“網大”審核“七把控”……在各方努力下,一些有問題的題材內容將在宣發上線前被清理出去,浩浩蕩蕩的山寨大軍或退出歷史舞臺。
綜上所述,“網大”的生產創作應該以多出精品為目標。尤其是在當下市場因迅速膨脹而步入瓶頸期的時候,走精品化路線有利于凈化市場,重新樹立大眾對“網大”的信心。除了公布真實票房、提高數據透明度為市場數據脫水,通過規范管理影片題材、凈化內容外,“網大”的精品化道路還可通過優化分賬模式鼓勵優質創作、壓縮付費周期加快市場更新換代等方式實現。待市場洗牌過后,行業拐點就會到來。屆時,“網大”將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成熟藝術形式,進行更多院線電影因受商業因素制約而完成不了的個性化創作和藝術表達。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網大 市場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