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是“獲”還是“惑”?——7億“流量一族”生活啟示錄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題:是“獲”還是“惑”?——7億“流量一族”生活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姜琳、張辛欣、劉羊旸
中國已邁入4G時代,流量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機網民超7億,用戶月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1.5G。“機”不離手,是刷機成癮還是生存需要?“流量一族”的你,生活到底更美好,還是更焦慮了?
用戶月均1.5G,流量去哪兒了?
對于65歲的北京市民王麗霞來說,手機已經成了老年生活的重要保障和最大樂趣。
出門前,打開手機約輛車;到飯點,用軟件叫個外賣;臨睡時,躺在床上看看劇;閑暇時,通過微信群,幫助小區鄰里接送孩子賺賺“外快”。
短短兩年,王麗霞從“網絡小白”變身“流量達人”,家里可以沒有油鹽醬醋,但不能沒有wifi;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但不能落下手機。
當今社會,王麗霞的情形比比皆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資費的下降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個人流量的大幅增長和生活的巨變。
據工信部統計,我國個人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連月攀升。今年6月,人均移動互聯網流量達1591M,同比增長了125%。如果加上wifi,這個數字將再翻幾番。
呈指數增長的手機流量,帶動車流、快遞物流、錢流和數據流滾滾而來。這不僅顛覆了傳統商業邏輯和盈利模式,對人的行為方式、生存狀態以及社會組織形態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聯通公布的“7月份移動應用排行”顯示,微信、QQ、騰訊視頻及支付寶穩居“活躍用戶榜”前四位,其中,微信用戶數已達8.6億;“人均月耗流量榜”頭四位為快手、微信、嗶哩嗶哩動畫和網易云音樂。
人們在消費流量的同時,還在制造流量、變現流量,從而催生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新職業,帶來了更多創業就業機會。
“如果不創業做手機視頻,我很可能去國企或者當公務員,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生活,但是移動互聯網給了我們這代人偏離傳統路徑去探險的機會。”短視頻制作推廣公司“星站傳媒”創始人朱峰說。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新興職業上千種,2016年僅分享經濟服務提供者就多達6000萬人。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預測,到2020年相關人數有望過億。
日均刷機三小時,流量族“迷失”了什么?
流量提供便利、娛樂和收益的同時,也引發了煩惱和困惑。
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白領程女士,最近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關掉了。理由很簡單,“看到那個小圈圈就忍不住點開,刷掉流量也就算了,關鍵耽誤時間。”
據德國研究公司Statista統計,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每天玩手機三小時,“沉迷度”在全球排名第二。而騰訊數據顯示,僅微信一項,就有半數用戶每天使用長達一個半小時。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更是分分鐘離不開手機。
自稱“手機依賴癥重度患者”的27歲私教小孔,直言“沒有流量不能活”,乘豪華游輪旅游,公海上沒有手機信號,“感覺像被世界拋棄了”,上了岸也多數時間在玩手機。
“流量經濟爭奪的就是人的注意力,產生的最大問題是迷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說,看起來拿著手機忙忙碌碌,其實相當一部分事情并非急需;表面上瀏覽文章學到了很多,但獲取的知識既不系統,也不能直接解決問題。
騰訊進行的一項“社交齋戒”實驗證明,連續15天將微信的使用時間壓縮到每天半小時之內,被試者的消極情緒明顯下降,工作投入程度大幅上升。
而人和人之間總停留在手機的交流,特別是長期沉醉于社交網絡,對不同群體的性格和行為塑造,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北京一家事業單位的部門負責人坦言:“感覺這幾年招的實習生特別是‘90后’,在情商、情感表達等方面還是有欠缺,本人和朋友圈里高顏值、高智商的那個‘他’,差別比較大。”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寧認為,這是由于人的存在方式出現了分離,人在網上往往會揚長避短,按照期待的形象去展示自己。單一的交流模式,又弱化了在現實中深厚感情的建立和共情能力的培養。
5G社會就在眼前,面對月均14.9G如何生活?
更大的改變,還在后頭。比如,即將到來的5G。
上半年,中國移動已經在上海、廣州都展開了5G試驗網的部署,產生的流量密度可達10至100Tbps每平方公里。簡單說,5G可以支持未來千倍以上手機流量增長,用戶下載一部高清電影不到一秒鐘。
“5G時代的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會讓那些靠信息不對稱來獲利的職業以及重復簡單的腦力勞動消失;未來人類主要活動就是消費以及做創造性的工作。”于佳寧表示。
美國思科公司日前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1年,全球每部智能手機的平均月流量將增加到14.9G。相伴而來的,是人的更多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人的定力、執行力遭遇更大挑戰。
“既期待又忐忑。”面對5G即將打開的“新世界”,51歲的長沙市民趙先生說,現在的很多手機應用都還沒弄明白,未來新模式更多,是不是沒有手機真的難以生存?更年長的老人,會不會面臨被社會淘汰?
“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確實是從可選到沒得選,或者說被裹挾了。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除了迎接它、正視它,還要有反思能力。”金兼斌認為。
事實上,一些人已經開始選擇“放下”。不管是“地鐵藏書”活動的興起,還是微信增加微信朋友圈“三日可見”功能,以及騰訊為“王者榮耀”推出健康游戲防沉迷系統,無疑都是對流量的有意控制和對手機使用的反思。
“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器官的延伸,禁用肯定很痛苦;但再往后,當它成為你思維方式的一部分,服務你的核心訴求,依賴度就不會那么高。”朱峰說。
放眼未來,金兼斌表示:“物質文明越發達,社會運轉就會越來越快,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雖然現在很難說‘流量一族’幸福指數提升了,但是未來如果能對人工智能善加利用,我們就能擁有更多娛樂時間。”(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流量一族 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