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79歲母親伺候癱瘓兒子照料孫女8年:不拖累兒媳
文/圖 社區記者 卞靜
在新華區趙陵鋪鎮趙一街社區,有一位好母親,她的名字叫王鳳珍。王鳳珍今年79歲,如今還要每天像照顧嬰兒一般細心照料癱瘓在床的兒子,至今已經整整堅持了8年。
王鳳珍給兒子喂水。
王鳳珍今年79歲,居住在趙一街西區,目前她與癱瘓在床的兒子和心愛的孫女生活在一起。每每被問起家里的情況,王鳳珍都向外人展現出樂觀堅強的一面,“為了孩子,我能行。”依靠退休金,王鳳珍不僅要承擔起祖孫三人的日常生活開銷,還要支付兒子高昂的醫藥費,負擔起孫女的全部教育費用,雖然日子過得舉步維艱,但在她心中,只要兒子和孫女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強。
2009年,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是遭遇致命打擊的一年。王鳳珍的兒子上班時突發腦溢血,患了半身不遂,雖然治過病后大腦恢復了意識,但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起初,還有兒媳的照顧,可兒子病情絲毫沒有好轉,兒媳逐漸失去耐心,提出離婚。得知這個消息后,兒子的病情加重,孫女當時只有7歲大,生活重擔完全落在王鳳珍一人肩上。雖然情況很糟糕,但遇到有人指責兒媳時,這位善良的老人依舊會幫兒媳開脫,“我能理解她的難處,她還年輕,路還長,總不能拖累人家。”王鳳珍一邊這樣說,一邊暗下決心:“未來的路無論有多艱辛,只要自己活著一天,就要好好照顧兒子和孫女一天。”打那以后,她開始拖著上了歲數的身子,全力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和年齡尚小的孫女。
兒子患病后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王鳳珍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著尿壺到兒子身邊給他接尿。隨后,拿毛巾幫兒子擦臉擦手、擦拭身子,將兒子打理得干干凈凈,再為他換上一身整潔的衣服。隨后,她就又開始忙活早飯。兒子長期臥床,消化系統難免會受到影響,為了便于消化,王鳳珍總是盡可能將飯菜做得軟軟的,還換著法改善伙食,米飯、面條、饅頭、包子、餃子倒替著來,只為讓兒子和孫女吃得高興。兒子的雙手無法動,吃飯還得王鳳珍來喂,每次吃飯,她將飯菜擺到床前,一勺一勺耐心喂到兒子嘴里。兒子渴了想要喝水,一個眼神王鳳珍就能領會,她就端著茶缸將吸管塞進兒子嘴里。除了買菜、洗衣、做飯這些家務活,王鳳珍每天都要為兒子按摩,及時翻身活動腿腳,面對比自己高大的兒子,這些工作都不輕松,可即便如此,她每天堅持去做,8年下來兒子沒有生過褥瘡。
“像這樣的家庭狀況,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在體力和精神上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考驗,更何況是一位暮年的老人,她要面對這一切,可想其中的艱辛。”社區居民如是說。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堅強的老人,她從不主動向社區喊困難,也不給周圍的鄰居添麻煩,無論遇到什么事,她總是自己一人默默地扛著。每每提及王鳳珍,大家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社區一直盡最大力量來給予王鳳珍一家支持與幫助。“我們逢年過節都去她家慰問,幫他們申請困難補助,聯系社區衛生站上門幫她兒子輸液,平日里還會多往她家走動走動,噓寒問暖一番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幫助。”社區主任王利芬說,“可是每次去看望王鳳珍,老人都不好意思地說,給你們添麻煩了。”
編輯:梁霄
關鍵詞:母親 伺候 兒子 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