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功夫用在細節上
時間長、收費多、蓋章多、中介多,曾讓很多人在辦理政務業務時苦不堪言。近日在江蘇南京,居民足不出戶就能申請營業執照,從進入審批系統到審批通過僅需20分鐘。辦理公司登記、施工許可證發放、社保證明打印、市民卡掛失、二胎準生證等政務審批服務,如今都能在家完成。
近段時間以來,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東風勁吹,利好頻傳。浙江等地推出的“最多跑一次”審批服務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標準,如今江蘇南京的“不見面審批”讓民眾和企業一次都不用跑,直接在家里或辦公室點點鼠標、摁摁手機就可辦事,這種服務模式比“最多跑一次”又進了一步。
不過,之前很多地方、很多部門政務審批服務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告訴我們,對“不見面審批”不可盲目樂觀。據了解,浙江為了推行“最多跑一次”審批服務布局多年,做了大量鋪墊工作,出臺了不少制度規定,整合了很多審批服務資源。然而,在審批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還有一些事項無法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所以,江蘇“不見面審批”的成功率能夠達到多少,難免讓人心存疑問。
其實,要確保“不見面審批”達到一定的成功率,還要把功夫用在“不見面”之外,在很多細節上做文章。一來,應充分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凡是共享數據能證明的事項就不需民眾或企業再提交證明,全面砍手續、降門檻;二來,各部門之間科學協調,理順職責和流程,聯辦審批,讓審批多在內部流轉,杜絕扯皮,避免辦事復雜循環或死循環;三來,嚴格限時辦結制度和督辦問責制度,倒逼審批服務人員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英鋒)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服務 審批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