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我國科技創新成果呈“井噴”之勢
6月16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科研團隊宣布,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基于量子糾纏的量子保密通信奠定了基礎;6月19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公布,由我國全自主研發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以每秒12.5億億次的峰值計算能力以及每秒9.3億億次的持續計算能力,再次蟬聯冠軍……今年以來,我國的科技創新成果呈“井噴”之勢,以更快的節奏、更高的速度在世界舞臺上頻頻亮相。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評論認為中國正在擺脫科技創新跟蹤者的角色,已經具備了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今年上半年,在前沿技術領域,中科院宣布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我國誕生;在航天領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自主研制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在航空領域,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意味著我國實現了民機技術集群式突破,形成了大型客機研發核心能力,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研制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完成穹頂吊裝,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連續試開采60天,創造世界紀錄。一系列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彰顯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
創新力量快速崛起的背后,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今年初,科技部宣布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其中,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等4個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已全面啟動。按照《“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要在實施好“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集成電路裝備、寬帶移動通信、數控機床、油氣開發、核電、水污染治理、轉基因、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等領域已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礎上,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形成一個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與此同時,截至今年上半年,覆蓋社會發展、科技人才、材料、現代服務、先進制造、公共安全、農業農村、健康產業、中醫藥等領域的26個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陸續發布。
始于2006年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令“十三五”時期成為成果產出的高峰期,與之相伴而來的數以萬計的授權專利、技術標準以及相關領域數十萬人才儲備也同時成為當下科技創新的最活躍因子。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排名繼續攀升,從去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我國已經成功躋身全球創新領導者行列。進一步分析排名的各項指標發現,我國在創新質量上再進一步,位列第16。其中主要加分項來自國內市場體量、知識型員工、原創專利、高技術出口,以及原創工業設計等指標,我國在這些子項目上名列第一。
5G網絡加速布局,搶占通信技術革命先機;“數控一代”讓傳統制造業邁向智能制造業;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高鐵、特高壓輸變電關鍵技術領跑世界……我國一些新興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由小變大、由弱到強,不僅改寫了世界科技產業版圖,也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亮點。孕育于各個領域的創新發展新態勢,引領經濟發展脫胎換骨。統計顯示,5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0.3%,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和3.8個百分點。同時,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新興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月至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50.4%,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20.8%。此外,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快速發展,分享經濟廣泛滲透,跨境電商、在線醫療、共享單車等新服務模式不斷出現。
伴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一些影響創新的障礙進一步被破除。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科技項目重復立項、多頭審批,科研人員跑“部”“錢”進,科研經費管理過死,科技項目“量身定做”等等問題正在得到解決……聚焦資源配置、計劃項目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評價等熱點難點問題,完善我國創新環境,一系列改革探索穩步推進。下半年,伴隨激發科技創新潛能的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落地,科技創新的旺盛勢頭將更加值得期待。(經濟日報記者 曹紅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科技 成果 井噴 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