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資本市場如何助力供給側改革
【核心看點】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業發展,從金融安全、金融監管與改革、公司治理、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作出了諸多闡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積極規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要按照中央部署,從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出發,正確處理發展與監管關系,實施雙輪驅動,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立足動力轉化 資本市場服務改革能力增強
在國內外經濟社會影響因素日益復雜的情況下,資本市場是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特別是在解決投資資金來源、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和較大發揮空間。
直接融資比重顯著上升,融資成本逐步下降。2016年,企業首發和再融資合計1.33萬億元,同比增長59%,IPO家數和融資額創近5年來新高,IPO已經成為促進股權融資和民間資本形成的重要途徑。同時,交易所債券市場籌資規模不斷擴大,企業融資成本下降,2016年,交易所市場共發行債券3.17萬億元,同比增長47%。
并購重組支持產業整合,助力企業去產能、降杠桿。在秉持“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的前提下,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境內外市場并購支付手段和定價機制,通過并購基金以及并購重組私募債等方式積極推動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杠桿率。2016年全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總金額達2.39萬億元,對提高行業集中度和上市公司業績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批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減少債務和支出,降低資金低效占用,強化資源整合。
服務創新驅動“補短板”,增強企業投資能力。在產業轉型的背景下,過去建立在低成本、高耗能基礎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日趨下滑,亟需培養一批新型產業支持經濟增長,提高有效供給。2016年,創業板500多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九成;全國中小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企業10163家,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占比較高,立足服務創新、創業和成長型企業功能進一步強化。
加強監管協調
堅持資本市場制度化方向
健康穩定的資本市場是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證監會系統共辦結違法違規案件233件,凍結涉案資金20.64億元,在保護投資者權益、提升綜合執法能力等方面成效顯著。目前雖然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仍要對各市場交叉感染風險保持高度警惕。資本市場一方面承擔著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任,另一方面也面臨資金過度逐利、監管存在空白和短板等挑戰。未來要將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有序化解和處置突出風險點,著力維護市場穩定。
一是加大制度建設力度,以法治化保障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經驗表明,法治是推動資本市場利益關系平衡有序的重要因素。針對我國資本市場中出現的“高送轉”配合減持等違規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提高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成本;同時,法治化建設要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改革中實踐效果好的做法可上升到制度層面。二是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體系,構建信息披露綜合管理制度,維護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三是加強中介機構監管,穩定市場運行。解決好中介機構風險管控意識薄弱、合規經營不夠重視、盲目無序擴張等問題,督促中介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歸位盡責。四是強化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加強對股市、債市和期市資金流向全面監控和風險監管。在金融去杠桿的大環境下,要摸清股市、債市杠桿投融資業務的風險底數,提高風險預警預判和處置化解能力。
把握正確導向
滿足企業多元化投融資需求
經過20多年發展,我國資本市場逐漸壯大,在服務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此,必須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縮短企業融資鏈條,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
一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與實體經濟轉型相匹配的市場結構。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推動債券市場發展。通過IPO、再融資、發行債券等途徑加速股權、債權資本形成,幫助企業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化解債務風險,引導社會資本向優質企業集中。二是完善市場化并購重組和債轉股制度安排,積極推動去產能、去杠桿。在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嚴防市場風險的前提下,支持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注入、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增強競爭力,提升上市公司產業資本的整合作用,推動資源從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移;同時,引導債轉股實施企業把市場化債轉股與治理結構整合有機統一起來,遏制“搭便車”、“逃廢債”現象發生。三是堅持期貨市場服務產業發展的職能,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在適應產業和金融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充分評估、嚴防風險,防范市場過度投機對現貨市場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步構建有國際影響力、權威性的商品期貨綜合指數,切實反映市場基本商品價格的變動趨勢,為產業政策制定、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效參考。四是市場與產品協同發力,培育新動能,服務創新需要。強化創業板、中小板和“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并購、交易等功能,制定適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需求的制度安排,并發揮市場對企業的估值定價功能,方便參與者對創新技術的價值進行評估;加強私募基金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支持作用,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提高資本轉化效率;發展公司債市場,穩妥推進適合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產品。
總之,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不斷推動資本市場回歸本位,強化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初心”,堅持抑制資產泡沫、防控金融風險,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行穩致遠。(馬雪嬌)
(作者單位:中證金融研究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市場 資本市場 融資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