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讓營商環境成為振興發展新優勢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不能部署靠講話、落實靠開會,必須精準施策、聚焦發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目標導向。轉干部思想觀念、動部門利益藩籬、破既得利益圈層,這都是硬仗
經濟發展軟環境多年來一直是沈陽的短板,“投資不過山海關”說法雖言過其實、夸大其詞,但也折射出我們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差距。去年以來,市委提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這是破解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障礙的突破口。我們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下大力氣優化政務、市場、開放、要素、社會、設施、法治七大環境,2020年讓全市營商環境達到世界銀行對190個經濟體營商環境評估排名前50位左右水平,讓營商環境成為推動沈陽振興發展的新優勢。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不能泛泛地抓、一般化地抓,更不能部署靠講話、落實靠開會,必須精準施策、聚焦發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目標導向。
問題意識、問題導向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方法。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聚焦群眾辦事的難點、企業發展的痛點、社會各界反映的重點,精準發力,逐個攻克。比如,政府失信、窗口單位服務差、扶持政策不落實、中介服務不規范、法院判決執行難等,對這些問題,決不能停留在表面,要進行深入分析,從機制、技術、制度設計等多方面,系統分析,發力解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要堅持需求導向。當前有一種現象,一些政策措施與群眾的需求“對不上光”,比如簡政放權好幾輪,但很多削減、下放的審批事項并非是企業急需的。最近有家大企業找到我,反映辦理施工許可證中遇到困難。那些找不到市領導、區領導的怎么辦?說到底,發展環境還是存在差距。我們要把群眾和企業需求作為第一信號,切實從企業和群眾視角出發,緊盯企業和群眾的政策需求、服務需求,抓住關鍵受眾群體的需求進行商事登記注冊、行政審批等方面的改革。
要堅持效果導向,追求群眾、企業的真滿意,而不是“被滿意”,決不搞“自欺欺人”式的數據大躍進。對受眾是否滿意,要進行第三方科學的調查和評估。要防止上報數據和實際情況異化、領導感覺和群眾感受錯位。有的部門上報數據很靚,一暗訪,群眾根本不買賬;有的部門天天“零報告”,一督查,問題一大堆。這都是必須警惕和糾正的。
解決中梗阻,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出重拳、下猛藥,對破壞營商環境者零容忍、不姑息,定期通報典型案例,揭短亮丑,不留情面,對頂風作案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攻堅戰、持久戰。這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轉干部思想觀念、動部門利益藩籬、破既得利益圈層,都是硬仗。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敢啃硬骨頭,敢拔硬釘子,敢炸阻礙經濟發展軟環境的碉堡、暗堡,敢攻占制約營商環境的高地、山頭,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事業負責的使命擔當,攻堅克難,摧城拔寨,把營商環境這個沈陽曾經的劣勢扭轉、短板補齊,使之成為振興發展的新優勢。
——沈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姜有為日前在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說
(人民日報記者 何 勇整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環境 營商 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