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被就業”是在故意“放水”?
畢業季遇到什么事最愁人?當一些高校畢業生正在忙著搬宿舍、聚餐、拍畢業照時,有些同學卻在擔心自己不能按時拿到畢業證,順利進入下一人生旅程,這讓原本十分熱鬧的畢業季增加了一些焦慮。(07-03中國青年報)
畢業證不僅是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修完學校所安排的全部課程并成績合格,達到畢業條件,由辦學單位頒發的用于證明學習經歷的書面憑證。在我們這個“英雄需問出處”的時代,它又是順利進入下一人生旅程的車票。
正因如此,畢業證也成為了畢業生的一個“軟肋”,不僅學校的“大、小利益”都與畢業證有了牽連,或圖書館的欠款、學雜費用沒有交清,或沒有完成導師交代的任務,或沒有按時與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等。
學校這么做,有些事也卻情有可原,因為“如果是學生確實沒有還清學校的相關費用,學校暫扣畢業證也是為了保障學校的利益,因為對于學校來說,畢業生一走就找不著人了。”但為了保證學生都可以“就業”,便以畢業證為要挾,要求畢業生拿三方協議來換取畢業證就難以讓人接受了,這不標準掩耳盜鈴嗎?
是的,他們是在掩耳盜鈴,因為畢業生的就業率是檢驗一個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成績單”,因為有關部門要考核學校的就業率,就業率不高,不僅會影響到學校的社會聲譽,也直接影響著一所大學的招生情況。所以,就業率不夠就必須拿三方協議來湊,只要有“三方協議”為證,就不怕就業率不高,這就叫“你有關門計,我有跳墻法”。
如果說將學生畢業和學校的利益捆綁,是學校對自身辦學質量不自信的表現。那么,這個“剛性”的考核本身就存在問題,至少是一種“懶人思維”,是“刻舟求劍”,至少反映了對高校評估方法的陳舊。為什么“被就業”一個玩爛了的游戲,現在有人還在玩?難道有關部門本身不該反思嗎?
為了“弄”一份三方協議,學生或到處找“熟人”,或在網上花幾塊錢刻一個假章,自己造一份三方協議“交差”,有意思嗎?
為了學生的一切,是學校的本分所在,將學生畢業和學校的利益捆綁,究竟是“為了誰”?
全國頂尖大學學生有人回家賣豬肉,畢業三四年找不到工作,甚至在家啃老的大有人在,二三類大學學生未畢業已就業可能嗎?
十年樹樹,百年樹人。畢業生的就業率固然是檢驗一個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成績單”,但一所大學的社會聲譽,對社會的貢獻卻需要出水才看兩腿泥。
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一所大學辦得好與不好確實需要評估,只有如此才能促發展,上臺階,但因為對學校評估而催生“被就業”現象,卻值得有關部門認真反思,為什么“就業率”是未走出校門時的立竿見影,而不是在掙脫了畢業證束縛之后的網上調查、社會調查?難道是在故意“放水”,難道大家都為了“面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校 學生 畢業 畢業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