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青島灣是風光無限的城市中心,擁有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以及一大批熠熠生輝的老字號。歷經百年滄桑,當年的繁華不再。當委員們走進青島灣三期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的一個里院式建筑,映入眼簾的是滿目荒涼:皴裂的墻皮,破舊的窗戶用黃色膠帶粘著,天井地板的石縫里長滿了野草,一個風干了的絲瓜掛在枯萎的藤上,在細雨中輕輕地晃動著……在很多年里,生活在這個院落里的數十戶居民共用廚房、廁所,冬天沒暖氣,不少家庭三代人共住一室。
據了解,青島灣老城區改造項目共分三期進行,2015年下半年一期項目啟動。這次委員們視察的是三期改造工程,共涉及1343戶,于2016年4月正式啟動,是青島市棚戶區改造的“重頭戲”之一。
根據調查摸底,青島全市約有棚戶區28.9萬戶,改造任務量在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2013年至今,棚戶區改造工程每年都被列入市辦實事。青島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大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等11個規范性文件,市區兩級政府累計投入棚改資金90億元,使用貸款371億元。2013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棚改13.4萬戶,2017-2020年全市尚有棚改存量14.7萬戶。
市北區是青島的老城區,共有棚戶區居民4.9萬戶,占市內三區總量的70%,是全市棚改的“主戰場”。這次委員們視察了市北區鞍山路北片棚改項目。該片區主要是筒子樓,很多年來,居住面積狹小,環境嘈雜、管線老化、房屋漏雨等問題,困擾著居住于此的3400多戶居民。據區長楊旭東介紹,2016年年初,區委、區政府呼應群眾的期盼,自我加壓,確定了兩年啟動3.3萬戶“全面打贏棚改殲滅戰”的總目標。
盡管群眾改善居住條件的呼聲強烈,但這些房屋都有數十年的歷史,且每戶居民的家庭情況、個人訴求不同,再加上有的土地權屬不明、“一地多證”等諸多歷史遺留問題,棚戶區改造是一項非常復雜而困難的工程?!捌D難前行”,陪同視察的青島市副市長王魯明用這四個字來形容棚改工作。他表示,棚改工作當務之急是解決那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比如一家三代人擠在一所房子里,甚至連廁所都沒有。他說:“在一個國際化的城市里,還存在這樣的問題實在說不過去。”據悉,青島按照“先危后舊、先急后緩、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的原則,穩步推進棚改工作。
因為棚改問題過于復雜,很多時候工作人員是一樓一樓地做工作,一戶一戶地解決問題?!霸谥贫ò仓梅桨?、簽訂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時,建議引入第三方法律團隊,由律師前置把關。”擔任青島市律師協會副會長的李勇委員表示,協會愿為棚改這項民生工程獻計出力。據了解,市北區興隆路社區在棚改工作中已嘗試引入社會組織“姜東調解室”,將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引入房屋征收工作一線,簡化了辦理流程,與公證、訴訟等途徑相比,更加方便快捷,還降低了辦理費用,受到居民歡迎。
居民遷走后,剩下的房屋或騰空的土地怎么處置?這也是委員們關心的問題。對于視察的青島灣三期的那處里院式建筑,李志鵬委員建議應該保護起來。他認為與北京四合院、上海里弄、福建土樓一樣,青島里院是中國4個地方特色建筑之一,這種建筑將中式四合院與歐式建筑風格結合起來,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他建議將青島灣所有的里院進行保護式修復,用于養老、創客、餐飲等,這樣既保護了建筑,又提升了西部老城區的活力。賈小平委員也建議,棚改后的建筑和土地最好用在文化教育上,比如開設社區圖書館等。
“棚戶區改造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重要民生工程,是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的重要任務?!睏钴娬J為,抓好棚戶區改造,對于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宜居環境、增強居民幸福感意義重大。他提出,下一步的棚改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宜居幸?!钡墓ぷ鳂藴?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走群眾路線,做實做好,不留遺憾。他要求全市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認真踐行“專注發展、專心為民、專力履職”工作理念,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將“加快棚戶區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作為履職重點,助力城鄉居民“住有宜居”目標的實現。
“委員們講得非常專業,我們將在下一步工作中采納?!蓖豸斆髡J為市政協的這次視察很及時,也很必要,他歡迎委員們就棚改工作,以及棚改后建筑的管理利用、居民回遷等問題繼續提出意見和建議,切實做好這項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