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調研體育產業分享冰雪運動制造業的蛋糕
人民政協網黑龍江6月13日電(記者謝靚)火花四濺,機器轟鳴,工人們端坐在焊接焊臺前,將一只只冰刀的刀體和刀座焊接在一起
這是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黑龍冰刀”的廠房,在上世紀60年代,這家專門生產滑冰鞋的企業曾代表中國冰鞋的最高制作水準,暢銷海內外。然而,由于市場更迭和經營不善等原因,這個黑龍江家喻戶曉的品牌在近些年一度陷入瀕臨破產的困境。
8日,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推進體育產業改革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組走進黑龍冰刀,看到了這個著名“老字號”煥發的生機。
“這是我們剛從德國引進的全自動生產線,焊接、沖壓全部由機器人完成,以前100多個工人干的活,現在只要8個工人就行了。”在一個巨大的生產線工藝布局展板前,公司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了他們的技術革新進展。
曾幾何時,“黑龍冰刀”在滑冰運動愛好者中享有盛名,但隨著時代發展,老牌產品逐漸跟不上市場需求,走向沒落,曾經的黑龍集團于2011年破產,現在,公司已完成改制,實現了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的轉變,民族品牌又再次揚帆啟航。
冰雪運動產業發展迅猛,但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后,是作為運動核心的裝備制造業的滯后。委員們了解到,目前國內雪場、冰場器材主要依靠國外品牌,特別是高檔產品,包括國家隊在內的專業團隊依然依靠進口,民族品牌要打個“翻身仗”并非易事。
不過,分享冰雪運動制造業的蛋糕,齊齊哈爾市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個城市擁有60多年的冰上體育器材生產史,同時又是國家裝備制造業基地,在制造冰雪運動器材和場館器材方面有一定產業基礎。黑龍冰刀的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說,他們正在延伸產業鏈條,投資5.5億建設冰雪運動綜合體育用品制造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300萬套冰刀的生產能力。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將是黑龍冰刀借力的“東風”。
和黑龍冰刀一樣,臺灣商人劉冠逸也看中了冬奧會的商機,他一直在江浙一帶做雪橇出口生意,三個月前,劉冠逸來到齊齊哈爾市投資建廠,準備建一條年生產12萬副雪橇的生產線項目。6月8日,調研組走進他的廠房,看到工藝工具、原材料和部分生產設備已到位,幾位工人師傅正在寬闊的廠房內清理雪橇模具。
“以前我在江浙做出口,一副雪橇要賣1000多元,現在來這里,價格降到三四百元,因為要面對普通愛好者,就不能賣太貴。”劉冠逸介紹說,他在齊齊哈爾建廠,方便進口俄羅斯的白柳木用來做雪橇板,這也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來這里就是看中了冬奧會的商機。”他笑著告訴記者。
委員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國產品牌也將受到冰雪運動愛好者的青睞。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運動 冰雪 調研 產業 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