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培育職業農民 讓務農更有“錢途”
“未來誰種地,怎樣種地?”已經成為一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是著力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一個關鍵。近日在太原舉行的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推進會上,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今年將在全國范圍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以上。
農民往往離開土地才能致富,這是當下農村最為真切的現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推進,更多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是很正常的現象,現代農業需要的農民數量也會越來越少;但另一方面,農民種一畝地賺的錢才跟在城里打工一個星期賺的錢差不多,小規模務農根本看不到掙錢可能,也將“以后誰來種地”的問題擺上了桌面。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必行路徑,為此迫切需要大力培養新型的職業農民隊伍,使之成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頭人和骨干。
2015年,湖南被農業部列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省。僅2015年一年,就組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49萬人,20491人通過認定,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事實證明,這些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而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要通過扶持農民、提高農民,實現賦能農民、富裕農民。本質上,農民從來就是一項職業,而不只是一種身份。新型職業農民,新就新在,他們具有科學文化素質,能夠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同時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真正的繼承人和開拓者。
破解“誰來種田”、“如何種田”難題,關鍵也許不在于沒人來務農,而在于不能讓人看到“錢途”。換句話說,真正的難題,是怎樣讓務農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也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培育職業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就是要讓農民通過種田種地也一樣有利可圖,讓他們有尊嚴、有收益、多種田、種好田。
身份農民正在退場,職業農民正在登場。新型職業農民不再是被動的身份無奈,而是主動的職業選擇。某種意義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在培育現代農業的現實和未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民 職業 培育 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