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IP在影視界大熱后的理性追問
2014年被稱為影視界的IP元年,以小說、動漫及游戲為題材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不斷探索并強勢進入消費者的視野,至今用大熱來形容IP似乎都不足以表現它在影視界的統治力。IP如今在影視行業影響力有多大?清華大學《傳媒藍皮書》課題組編纂的《2016中國IP產業報告》指出,影響力榜單中排名前100位的影視項目,網絡小說IP占比61%,傳統小說占比29%,傳統原創編劇項目所占比例大幅下降,漫畫改編影視也成為新的增長點。
從數據上,IP已經占據了影視界的大半江山。但IP真的像表面這般光鮮亮麗嗎?恐怕未必。這樣傲人的成績和瘋狂的繁榮,背后的支撐是整個影視產業近乎盲目的狂熱,IP存在的問題以及“非理性繁榮”背后的影視行業危機卻早已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滋生和蔓延。
從2014年影視界開始爭相囤積IP資源起,市場一直對優質IP持續著近乎瘋狂的偏愛。我們知道,優質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供需矛盾激化帶來的是IP價格虛高、溢價明顯,這就導致影視作品的制作成本的大幅提高,部分影視公司為了收益縮減內容制作上的投資,這也成了粗制濫造之風在業內盛行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有的影視公司雖然擁有優質IP,卻不真正通過制作好的作品來獲得收益,只想著利用IP的噱頭對其進行炒作、營銷,然后圈錢。按照他們的邏輯,只要劇情不離譜,服裝道具維持水準,小鮮肉們出來刷刷臉,這個作品就能夠賺錢。實際上就是在一個速食般的過程中,借助粉絲和話題刷出漂亮的收視成績,以達到圈錢的目的。
或許我們很難從生意的角度去判斷這些IP浪潮下孕育出來的作品是成功還是失敗,這類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通常是:一方面網友給影視作品打低分,大家似乎同仇敵愾地吐槽作品,另一方面觀眾們卻越爛越看,點擊量高得令人大跌眼鏡。但有一點我們非常明確,這些現象對影視界的生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浮躁的背景下欠缺的是對作品本身的思量和關懷,這也是我們打造影視經典的能力在不斷退化的原因之一,“制作出好的作品不僅僅依靠一個好IP”的道理也許很簡單,然而大多數人都已經不再關心這一點。
IP大熱的結果是真正優質的IP被搶購一空,再去孵化新的優質IP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特定時間內資源的稀缺本是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來推斷,優秀的影視原創作品本應該成為優質IP之后的最佳選擇。然而事實卻與此相反,浮躁之風盛行之下導致不少投資商認為只要擁有了IP,就能取得高收益,盲目爭搶IP資源時忽略了對IP質量的把關。本來意圖圈錢走人,結果不少資質平凡的IP卻在優質IP面前相形見絀,慘遭堆積,根本無緣與消費者見面。
整個行業對IP執迷到什么程度?沒有合適的IP,不少影視公司就選擇翻拍經典IP,實際上就是在不斷地榨取經典IP的剩余價值,可是當經典的價值被過度開發和使用枯竭,觀眾不再為情懷買單,IP又將何去何從?
原創作品成了影視界最后的選擇。IP的大熱一定程度上已經折射出影視行業原創能力的疲軟,而業內資本紛紛涌入IP市場將對影視行業的原創意識和能力造成更大的打擊。事實上,將IP轉化成影視作品,是需要編劇將IP的故事內容重新洗牌,進行適合影視作品規律的二次創作,這也是需要一定的原創能力的,然而整個行業已經在忽略原創能力的路上越走越遠。影視行業已經拿不出好的原創作品了嗎?這非常值得我們去追問,最怕的是在 IP 熱和浮躁風氣的帶動下,一些真正具有好內容的原創作品無人問津,最終惡性循環。
但如果說IP的大熱給影視界帶來的全是負面影響,也未免矯枉過正。事實上,IP確實給影視行業帶來了新的繁榮景象,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去追問影視界狂熱追逐的IP真正能夠帶來什么,從而反思IP大熱背后的不合理之處,然后我們才能正視IP的價值并且窺探未來的方向。過度瘋狂的結果一定是巨大的落差,我們急需找回初衷,急需回歸理性。
影視界中對IP的定義通常是指由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小說、游戲、動漫等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個人認為,現在市場環境下的IP可以總結為具有故事內容和注意力資源的集合體。
理解這樣一個定義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IP的意義。首先,IP具有現成的可供開發的故事內容,故事內容為它能在多個藝術門類間進行轉換提供了可能,且這些內容已經被眾多粉絲認同過,大大降低了內容開發的成本和風險。其次,IP本身是一個注意力資源,意味著其自帶流量。在渠道豐富過剩的時代,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資源,一個好IP有著龐大的粉絲基礎,受到很大一部分群體的關注,不缺噱頭,更方便造勢和營銷,從而使得許多好的IP作品在出現之前就已經成為熱點和關注的話題。
這樣看來,IP能給影視作品帶來的主要是精彩的故事內容和巨大的話題人氣兩個方面的加成。內容和人氣絕對是好東西,其實問題的根源不出在IP身上,而在于它給市場提供了太多的誘惑,市場無法沉下心來,去制作好的作品。目前的市場蛋糕足夠大,即使是粗制濫造,只要瞄準了龐大的市場,憑借IP的故事內容和粉絲人氣,就能夠輕易滿足市場,圈錢太過容易。IP的大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影視行業對消費意識的覺醒,IP熱使得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內容制作已經不再是最被看重的一點,而是更多地去尋找潛在的消費者,像是在銷售商品一樣,哪里有消費者,就生產什么樣的商品。如此看來,市場對IP近乎盲目的狂熱和超高的溢價,乃至于作品的粗制濫造,一切看起來都有了原因和解釋。
這對影視產業而言,當然不會是一件好事。畢竟對于觀眾而言,內容才是評判一部作品的標準。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要能預見將來的市場上,僅僅盯著粉絲錢包的所謂IP是沒有生命力的。一個優質IP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恰恰也決定了資源稀缺性。一旦真正兼具精彩內容和巨大人氣黃金IP被搶空和耗盡,市場終究會走向疲軟,屆時IP也不會再是一個有力的噱頭,話題和人氣也不會再是新鮮之物,人們會對這類產品形成一定的膩煩和警覺,沒有誠意的作品勢必會逐漸失去觀眾的青睞,觀眾不會永遠被愚弄,也不會永遠對所謂的IP盲目追捧,那些真正注重制作質量的良心作品將會收復河山。
最后粗俗地談一下情懷,應該也不丟人,就算為了中國影視行業能有真正好的作品,為了口碑和榮譽,我們也應該真正理性地關注到作品制作本身上。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ip 作品 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