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打擊“偽原創”要有新思維
前些天筆者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則短視頻,其他部門的同事回復稱,“這個視頻整個都是抄我們的啊”。筆者一查,還真是,就是換了個新欄標,其它的通通照用了。有的人說向平臺舉報它抄襲,有的朋友勸說賠償的錢還不夠花的訴訟費、律師費。合計下來,對這樣明目張膽的抄襲行為,竟有些束手無策。
其實,這樣的遭遇近年來在互聯網領域并不是個案。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隨著自媒體出現,很多用戶參與生產內容之后,一些“偽原創”的侵權事件大有加劇之勢。比如,將原創稿件、視頻等內容去掉原作者名字、修改下標題,或者把視頻內容截屏、將配音轉成文字模式,經過一番簡單包裝后,優質原創內容就這樣被炮制成“偽原創”作品,在各個內容分發平臺傳播,人氣大漲,而那些專心搞原創的人或機構反倒無人問津。
在自媒體時代,優質原創內容可謂互聯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為了獲得更多的優質原創內容,很多平臺下了大力氣,不僅出錢扶持、鼓勵內容生產者創作優秀原創作品,還推出了網絡作品原創保護功能。例如,5月11日,微信公眾號平臺原創保護功能更新,如果公眾號推送其他賬號的原創聲明文章,未獲修改授權的情況下,將變成分享樣式,用戶需跳轉到原創賬號頁面閱讀文章。
平臺方這樣的嘗試值得點贊,但實際效果如何有待觀察。現在需要討論的是,如何應對自媒體時代出現的著作權維權尷尬現象。在自媒體出現以前,著作權糾紛往往出現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之間,多涉及網絡媒體未經授權轉載的問題。自媒體時代,當用戶參與內容生產后,很多人由于維權意識薄弱,或者由于被侵權后取證難、成本高,賠償地距離過遠等困難而放棄維權,這反倒助長了一些“偽原創”作品的出現。
目前,很多平臺推出了自己的原創保護機制。但是,由于這些原創保護機制各有特點,也存在各種問題,有的處理效率低,有的處罰力度低,有的積極性差,很難讓抄襲者感到切膚之痛,原創者維權倒是困難不少。
新時代會有新問題,解決新問題要有新思路。自媒體時代出現的著作權問題,傳統的付稿酬方式顯然不是最佳解決辦法。互聯網經濟時代特別是分享經濟時代到來后,原創者的著作權已經和流量、關注度經濟、大數據等結合起來,付費方式就應該考慮增加廣告分成、轉流量或其他方式。
而在打擊“偽原創”方面,需要平臺聯合起來,加強行業自律和協調,更需要政府在著作權保護和管理方面跟上新形勢,用法制力量來規范網絡轉載行為。當然,還可以考慮引入一些第三方的監督力量。
總之,讓原創者專心原創,這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只有真正解決了原創者關心的“面包”問題,讓那些“偽原創”作品沒了市場,自媒體時代的優質原創作品才可能越來越多。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原創 媒體 偽原創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