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聽中央社院教師給新階層人士講中華文化
“在世界歷史上,中國不是最古老的國家,但中華文化和中國歷史從未間斷,而且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國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幾個國家中唯一擁有悠久歷史、而且文明延綿不斷的國家。雖然中國不是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卻擁有獨一無二的世界地位。究其根源,在于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大一統’理念和制度的影響。”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的課堂里,年輕的80后教師馮海波用這樣一段話為《文化自信與新的社會階層使命擔當》這堂課開場。
馮海波為新社會階層人士研究班授課
新階層班齊聚各行業大咖
馮海波面對的授課對象,是60位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這些人是專程來中央社院參加中央統戰部第十三期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理論研究班的。
他們中,有民營和外資企業高管,有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稅務師、專利代理人等中介組織從業人員,有公益組織、社工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有媒體大V和新媒體從業人員,還有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自由畫家、自由音樂人等。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80后。職業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行業的領軍人物、時代的中堅力量。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叫“新的社會階層”。
中央統戰部八局局長張明這樣概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主要特征為分布在體制外,絕大多數為黨外人士,專業素質較高,中高收入者居多,社交方式網絡化特征明顯。他們以中青年為主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職業流動頻繁,思想活躍多元,非常關注社會問題。”用研究班學員、全國青聯常委、上海拙樸投資管理中心合伙人邵楠自己的話說,新社會階層人士是“專業人士”,每個人都有專業背景;是“意見領袖”,可以將正能量帶到更多的新社會階層人士中;是“富裕人群”,可以在社會公益和精準扶貧方面發揮作用。
新社會階層人士研究班學員認真聽課
馮海波是社院馬列教研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主任,今年34歲,是社院最年輕的主講老師之一。給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精英們講中華文化,自己首先得有兩把刷子才行。他說,為準備這堂課,他把講義反復打磨了好幾遍。而他的大領導,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岳更是在講義上改了又改。
用潘岳書記的話說,社會主義學院的特點就兩個字,一個“多”,一個“融”。如何把身份不同、職業不同、信仰不同的龐雜的各界精英聚合在一起?靠什么融合?潘岳和馮海波們找到了一把鑰匙,那就是中華文化。
新社會階層人士研究班全體學員在中央社院合影
從“大一統”到“禮法合治”
給新社會階層人士講中華文化,馮海波把重點放在了汲取古人智慧,從傳統中國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制度與實踐中提煉有益經驗,從而為新時期中國社會治理提供一種有效方案,為新階層人士更好地服務社會、履職盡責提供一種借鑒。
講中華文化,既要追根溯源,也要正本清源。馮海波課程的著力點在于闡釋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義“大一統”。很長時間以來,“大一統”這個概念的內涵被嚴重窄化甚至污名化了。馮海波在課堂上對此作了深入闡釋。
我們再給大家劃劃重點,看看馮海波老師是如何講清楚中華文化的吧。
——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禮法合治”治理傳統,雖然蘊含著對等級和尊卑等封建秩序的認可,但就其思想本質而言,“重禮輕法”“德主刑輔”“為政以德”“正己修身”“政得其民”等理念值得借鑒。“禮法合治”無疑是古代社會所能選擇的成本最低的國家治理模式。
——科舉從大一統社會中產生,又重新塑造了大一統社會。科舉是一項具有世界影響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古代最公平的選官制度。它的直接影響是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奠定了古代社會“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的大一統政治格局。科舉還是一種開放性的選舉制度,是大一統社會的“安全閥”和“穩定器”。
——中國作為一個超大規模的奉行“天下為公”的政治共同體,在技術上不可能人人都直接參與國家的治理,而選賢與能始終是中國選舉制度的核心,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公平、開放的制度。
——鄉賢文化是一種精英的、鄉村的、倫理的、追求政治的多元復合的文化,它包含中國文化的合理內核。正因如此,鄉賢階層與鄉賢文化才能傳承千年而不衰。中國古代社會,正是有了鄉賢階層與鄉賢文化的存在,以及與鄉村社會結構相適應的鄉村文化和鄉規民約,才保證了古代社會的持久穩定,保持了大一統政權的持續存在。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就是要積極培育中間階層和發展社會組織,使其發揮鄉賢階層的類似作用,真正成為社會和諧的穩定器和國家發展的推進器,成為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
——制度與治理不同。制度主要是國家的基本制度,治理主要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后挨打,不是中華文化的失敗,也不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失敗,而是封建統治者閉關鎖國政策的失敗,更重要的是近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失敗和治理能力的不足。
講清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講清楚以大一統、大中華為核心要義的中華文化,是中央社院的一項大工程。不但要面向新社會階層講,也要面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港澳臺僑青年精英們講;不但要由馮海波這樣的社院優秀教師講,還要請進國內外的優秀名師,比如北大名師錢乘旦、楊立華、干春松,比如西方知名漢學家安樂哲、貝淡寧。講清中華文化的精髓,建立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這是中央社院正在潛心做的一件大事。
社院是這么設計的,學員們認可嗎?研究班副班長、北京市人大代表、僑網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峰說,中央社院文化共識教育的理論體系設計很好,教師講述層次清晰,易于接受。
劉峰在學員沙龍上發言
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副會長、上海浦東新區協和教育集團總校長盧慧文是研究班學習委員,本身也是一名民辦教育機構的運營者。她說,用“大一統”“和而不同”“天人合一”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概念闡述中華文化的核心要義,很有創意,便于理解,有助于加深我們的文化自信。盧慧文說,她的學校有500名外籍員工,要對他們講好中國故事,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相融合。
盧慧文在結業座談時發言
中國許可貿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永新智財律師事務所主任邵偉是一名專利方面的資深律師。他說,通過文化共識課,他了解到“和而不同”不是人的思想的整齊劃一,而是要接受統一的價值觀。網上有一些中國史觀,對于中國歷史有不同看法,今天的課給予了很好的回答。中國歷史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課程讓我們對中國夢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讓我們的文化自信更加豐滿,感到非常振奮。
研究班里有好幾位專職“文化人”。上海周浦美術館副館長趙朔是一名自由畫家,他說,馮海波老師講了要堅持文化自信,他要以身作則,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回去后,他將通過個人力量來影響和帶動身邊的自由職業者。
寇廣平是一名網絡作家,現任河北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中文在線集團17K小說網簽約作家。他說,通過學習中華文化,他知道了一個知識分子要怎么做才能更愛國。“回去以后,我要把愛國情懷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更多地寫到我的作品中,使讀者對國家、民族和中華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
新社會階層人士研究班學員們展示風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遠,把它濃縮在短短3個小時的課程里,還要講清楚、說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央社院的魄力和眼光。實際上,這堂課真正的意義在于,通過中華文化這把鑰匙,讓當今中國社會最活躍的新階層各群體的學員們激發起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激發出呵護本土文化精髓、發揚中華文化精神的深厚情感和信心。從上面這些學員的話語里,我們也能體會到一代青年精英對于祖國文化的深沉自信吧。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新階層人士 中華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