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zhàn)爭硝煙戰(zhàn)爭硝煙
馬步芳“討?zhàn)A”
馬步芳原是西北軍,中原大戰(zhàn)時歸順蔣介石。1933年,蔣介石授予馬步芳新2軍軍長之職,許其擴軍,但為了遏制馬步芳在青海“做大”,只給番號,并不發(fā)餉。為了向蔣介石討要軍餉,在1935年,馬步芳組織了一個“討?zhàn)A團”,去南京活動。
該團由馬步芳駐南京辦事處處長羅堪布、青海省特派員郭學禮、民政廳長譚克敏、第100師少將顧問魏敷滋、青海省各法團代表韓海蓉等5人組成。他們到南京后,經多次申請,蔣介石終于答應在百忙中抽時間接見10分鐘,因他們是遠道而來,又同意再延長5分鐘。見面后,蔣介石問了一些青海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情況,又談了些風土民情,還說了一些勉勵之詞。但談到發(fā)餉問題時,蔣介石只是含糊地答應:“斟酌以后再說。”時間一到,蔣介石就起身送客,“討?zhàn)A團”無果而退。
5人沒辦法,又去找軍政部長何應欽。何應欽告訴他們:“如果各省軍隊都向中央要餉,中央那里有那么多的錢?”又說:“你們看人家四川有許多軍隊都給了番號,條件就是不發(fā)餉。”5人聽說后十分尷尬,只好告辭退出。他們又去見財政部部長孔祥熙,孔避而不見。他們只好再去見陳果夫,陳只答應有機會再向蔣介石疏通一下。
5人在南京活動數月,軍餉還是沒討到。這時,馬步芳從青海給駐南京辦事處運來200匹駿馬,5人大喜,就以給蔣介石祝壽為名,將這些駿馬獻上,軍政部派人收了馬,發(fā)給他們一些飼養(yǎng)費,但對軍餉一事只字未提。
5人急忙商議對策,最后一致認為:蔣介石還是收禮的,只是200匹馬的禮物“不對路”,要找“對路”的禮送,就容易成功了。于是魏敷滋千方百計弄來十幾張海龍(即海狗)的裘皮,請名師做了一件女式裘皮大衣。這種海龍皮并非產自我國,毛色黑而褐黃,質地纖細柔軟,富有光澤度,可盡顯女性的雍容華貴。他們又層層打點,終于將裘皮大衣送到宋美齡手中。
幾天之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知5人說:“奉委員長諭,明日上午10時,青海代表由朱培德廳長代見。”5人急忙前往。見面后,朱培德向5人說:“今年年度預算已過,今年不可能照準,但已列入下年度軍費預算。你們遠道而來,留京日久,可撥給臨時費10萬元。”5人聽后,急忙告辭,隨后立即發(fā)電報告馬步芳說:不虛此行。
編輯:曾珂
關鍵詞:馬步芳討?zhàn)A 馬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