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人民網評:青年修身當如玉
“廣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不斷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樸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以玉作比青年,對青年寄予厚望。古人常將君子比作美玉,管仲曾將玉的美好品質歸納為五德:“潤澤寬厚,仁也;表里一致,義也;音舒聲運,智也;硬折不撓,勇也;白凈無瑕,德也。”玉之五德,正是當代青年敦品勵行、修身養性的基本法則。
修好“仁”德,處理好善與惡的關系。潤澤寬厚,此乃美玉之仁。“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將仁看作最高道德準則,以互存、互助、互愛之心,求得“愛人”二字;孟子又將其提升到仁政層面,描繪了一幅利民、富民、保民、愛民的理想圖景。當下的“陌生人社會”,以善為美的仁德卻被蒙上了一層陰翳,不僅“扶與不扶”“幫與不幫”“救與不救”成為了很多人心頭的疑慮,甚至是非曲直、美丑善惡都有了討價還價的空間。青年人修好“仁”德,就要找回“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傳統美德,守護那些最樸素的常識,明是非,清方向,對良知抱以溫情和敬意,把明辨善惡的第一粒扣子扣好,做一個崇德向善的人。
修好“義”德,處理好義與利的關系。表里一致,此乃美玉之義。在對待“義”與“利”的態度上,孔子主張“君子喻于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從正反兩面強調君子不能見利忘義。然而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環境中,有人“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車上笑”,有人將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定為“錢途”。青年人修好“義”德,就要處理好物質利益與道德價值、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物質需求和精神追求、功利效用與志向動機的關系,時刻在眼前擺放一方“克制利欲,恪守道義”的“驚堂木”,始終堅持“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原則,守住內心的坦然與平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
修好“智”德,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音舒聲運,此乃美玉之智。只有底氣十足,才能“其聲舒揚”,而在古人看來,這份底氣來源于知行合一的深刻體驗。“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是古人對“智”的深刻認知。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只有在實踐中感受知識的溫度、檢驗知識的精度、拓展知識的深度,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才能得到升華與回歸,才能真切體會“深水區”的骨頭之硬、改革之難、創新之可貴,才能真正讀懂中國這本厚薄不均、冷暖不勻的大書,才能在洗去戾氣的過程中養成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與創新思維,把握住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把握住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達到知行合一、知行相長的境界。
修好“勇”德,處理好得與失的關系。硬折不撓,此乃美玉之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勉勵青年:“一時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經歷。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青年人對人生往往有無限美好的憧憬,卻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創業項目的二維碼布滿了沒人理睬的無可奈何,“北漂”“蟻族”“蝸居”刻錄著背井離鄉的奮斗艱辛,加班族的疲憊身影陪伴著大城市小街巷里的“拉茲之歌”……但“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青年人修好“勇”德,就是要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克服浮躁之氣、避免急功近利,做到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如玉一般堅韌頑強,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閉上眼來堅持,沉下心來篤定,挺起胸來自信。
修好“潔”德,處理好廉與貪的關系。白凈無瑕,此乃美玉之潔。古今中外,社會從不缺少誘惑,美色金錢,稍有不慎,它們就會侵入肌體,腐蝕心靈。“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如何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主義的“圍獵”下守身如玉,這是廣大青年必須加強的一門“必修課”。青年人修好“潔”德,關鍵在于做到“潔身自好”,必須懂得“是非明于學習、境界升于自省、名節源于修養、腐敗止于正氣”的道理,做到“物洗則潔,心洗則清”。多省問自己“為什么”“是什么”“憑什么”,用初心不改祛除“權力幻覺”,掃開銅臭脂粉味,干干凈凈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在熱運行中不忘冷思考,在急行軍中不忘踱方步,修煉出“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把“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政治諾言擦得更加清亮。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人民網評 青年 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