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期待航天與生活更好“交會對接”
“航天創造美好生活”,伴著這一主題,我們迎來了第二個“中國航天日”。連日來,科學講堂、航天展覽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在全國各地舉行,在激發人們探索未知的欲望的同時,也科普了航天技術對人們生活的改變。
今年國家聚焦航天技術造福民生、惠及百姓、創造美好生活的“平凡一面”,可謂是對一些諸如“航天與我無關、勞民傷財”等論調的有力回應。不可否認,說到航天,映入人們腦海的常常是騰空而起的火箭,繞地而轉的衛星,遨游太空的“天宮”。但事實上,這些看起來很遠的科技成果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極其相近。比如,不論身在何方,“北斗”幫你指引方向;足不出戶,“風云”幫你預知天象;借助高通量通信衛星,飛機上刷微信、打電話也將成為現實。更不用說在日常生活中,燃料電池、尿不濕、吸塵器、運動員穿的“減震鞋”等產品,都與航天科技有關。隨著中國航天駛入空間應用發展的快車道,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改變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可能。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航天技術的發展更蘊含著轉型升級的契機。數據顯示,航天技術依靠幾十種科學學科和幾百種技術專業,博采現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堪稱很多產業技術創新探索的土壤。有專業機構曾測算,航天的直接投入產出比大概是1:2,間接比可達1:7到1:14。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航天技術產業化、商業化步伐加快,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以高分、風云、海洋、資源為代表的遙感衛星,在農業、林業、國土、測繪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信衛星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導航定位衛星步入了產業化的發展軌道,大量事實說明,航天技術是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倍增器”。
當前,中國航天事業捷報頻傳,特別是去年首個中國航天日以來,我們在300多天里干成好多件大事,以至于很多人笑言,早已對國家“發射成功”習以為常了。這是一種心態的進步,詮釋著奇跡已“不足為奇”的發展躍升,但也是一種提醒,提醒人們不要在這種習慣中,淡漠了對航天事業發展戰略意義的認識。走過了勒緊褲腰帶搞“兩彈一星”的困難時期,今天的我們仍然要執著地探索浩瀚宇宙、加大自主創新、占領科技制高點。真正的核心技術,不可能花錢買來,別人更不可能拱手相送。在自主創新上突破不了,關鍵時刻就會受制于人,長此以往只會無法自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謀求更大發展,我們必須在獨創獨有上取得突破,繼續在航空航天等重大科技戰略上占據先機。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航天事業不僅是國家大戰略,也對接著每個人的美好生活。期待中國航天再創輝煌,與人們生活更好“交會對接”,為增進人民福祉作出新貢獻。(范榮)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航天 生活 航天技術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