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海南省政協為“治水”謀良策 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人民政協網海南4月26日電(記者陳啟杰)“水污染問題既是生態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要明晰各主體責任,注重科學規劃,只有每一個治理階段都科學地規劃好、謀劃好,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近日,海南省副省長何西慶對省政協《關于我省內河(湖)水污染治理情況調研報告》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重視采納政協建議,探索建立和完善整套水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邊污染邊治理。
海南省有獨流入海河流154條,水庫1105座。近年來,水污染狀況加劇。據海南省有關部門監測,全省28條城市內河監測結果卻不容樂觀,水質達標率僅為54%。2015年始,海南省開展了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整治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執法力度不夠、資金缺口較大,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緩慢,監測體系不完善、治理科技支撐能力不足,重點治理水體達標率偏低、民眾對水環境保護意識差、農村地下水污染嚴重仍然存在。
為助力海南“治水”,2016年10月,海南省政協人資環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組成調研組,赴浙江省杭州、海寧、湖州等市考察學習了治理水污染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并深入海口、三亞、儋州三市,就城市內河(湖)水污染治理情況做實地重點調研,形成調研報告。
2016年11月,省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就有效推進專項治理工作進行了協商討論。與會者建議夯實“河長制”,強化考核與監督;成立水污染綜合治理執法大隊,實行全省垂直管理體制;完善和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修復和保護水生態系統,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結合海南的實際,借鑒浙江等省份成功的水污染治理經驗對污染水體進行整治。隨后形成并上報省政府的調研報告,針對于海南55條重點黑臭水體的治理提出治理建議———借鑒浙江省海寧朱泗浜河道主體工藝采用微生態濾床微污染水生態修復技術,對河道水系和周邊街區初期雨水進入河道后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進行治理和生態修復,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加大河道生態修復和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建議推廣運用厭氧調節池+微生態濾床處理工藝,解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生態環境改良。
據悉,2017年,海南將全面啟動64個城鎮內河(湖)污染水體的整治工作,使水質達標率提升到60%。相關部門表示,將繼續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將全省黑臭水體消除率提到70%,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民樂”。
編輯:劉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