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做好新時期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人民日報:做好新時期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配置資源要素的樞紐、調節宏觀經濟的杠桿,直接影響著實體經濟的興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金融發展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包括健全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等內容。這些重要論述既立足國內又放眼世界、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是解決當前我國金融領域突出問題的戰略指引,是做好新時期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網絡圖
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具有豐富思想內涵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國際競爭越發激烈;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轉型升級任務緊迫。無論是國內經濟發展、產業升級,還是國際經貿競爭合作,都對發展多層次、多元化、多類型的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國內外發展條件和發展要求的變化,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為新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總體要求。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他指出:“我們國家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要改善金融服務,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如何讓金融市場在保持穩定的同時有效服務實體經濟,仍然是各國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經濟健康發展”。這些重要論述告訴我們,金融應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關注產業發展和技術發展的未來,與實體經濟實現利益共享。金融體系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用錢生錢來壯大自己,是不良的發展方式,一旦造成經濟金融化、金融泡沫化,必然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傷害。
培育公開透明和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實施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平臺和手段。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他在福建省工作時就強調“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尤其是證券市場的功能,推動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2015年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發展資本市場是中國的改革方向”。之后,他又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等。這些重要論述,不僅堅定了我們發展資本市場的決心和信心,也明確了資本市場的功能地位、制度建設等重要問題。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更好引導資金流向,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并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助力企業做大做強,進而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同時,創新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抓手。習近平同志強調:發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他還一再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要求金融服務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科技創新提供持續推動力。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當前我國建設現代金融體系的三個重點:發展普惠金融,有效緩解“三農”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展科技金融,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層次結合,支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助力國民經濟綠色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他明確指出:“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防控金融風險,要加快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強化統籌協調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這些重要論述,針對建立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加強宏觀審慎監管等關鍵問題,堅持維護金融穩定的底線思維,堅持金融穩定在金融工作中的優先地位,為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
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彰顯中國在維護全球金融穩健發展中的擔當。習近平同志高度關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在多個國際場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第五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他指出,金磚國家要加強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國際經濟金融機構等框架內協調和配合。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他深刻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也不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金融資本過度逐利、金融監管嚴重缺失的結果”,并承諾“中國無意通過人民幣貶值提升貿易競爭力,更不會主動打貨幣戰”。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全球金融市場頻繁動蕩、資產泡沫積聚、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剖析了全球金融治理機制與市場新需求不相適應的現實,提出創新發展理念、超越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的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思路,為穩步推進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機制、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穩定增長提供了有效方案。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推動金融工作創新發展
習近平同志關于推動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新時期金融工作的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廣東省廣州市既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也曾是受亞洲金融風暴沖擊最大的城市之一,還是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華南地區的門戶樞紐城市。近年來,廣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推動金融工作創新發展。
使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抓住了金融的本質即服務實體經濟。可以說,金融自身發展如何、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多大作用,取決于金融與實體經濟結合的程度。因此,推動金融發展,首要的是從根本上糾正金融的不良發展方式,促使金融和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更好結合,進而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從國際經驗看,1929年美國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事件,都充分暴露了金融脫離實體經濟造成的嚴重后果。從國內情況看,現階段我國金融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脫實向虛”問題,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金融之水難解實體經濟之渴。對此,需要通過大力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特別是把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放在突出位置,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資服務。2016年廣州市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的比重達65.7%,居全國大城市第一位。通過直接融資,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超過250億元。廣州市大力發展金融與產業結合最緊密的業態——融資租賃,已成為全國融資租賃產業新的增長極。此外,廣州市不斷增強金融服務民生的能力,通過在全國首創民間金融街、將普惠金融服務延伸到村莊和社區等做法,有效解決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問題,不斷提高金融普惠價值,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深入把握金融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牢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入把握金融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金融既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風險集中高發的領域,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就可能引發整體經濟危機乃至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問題都有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當前,這些風險集中表現在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上升、各類債務違約增多、互聯網金融風險加大、非法集資案件頻發等方面。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英國脫歐、全球債務水平超過警戒線等國際政治和金融風險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也需要高度警惕。廣州市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實施去杠桿行動計劃,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互聯網金融風險都控制在較低水平;大力防控房地產金融風險,開展購地企業資金來源核查工作,及時叫停首付貸、眾籌購房等違規行為;認真做好非法集資處置和金融維穩工作,有力維護了區域金融安全穩定。
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貢獻力量。習近平同志關于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不僅立足國內,更著眼全球。當前,西方個別國家出現一股反經濟全球化的思潮,保護主義情緒在貿易投資領域和貨幣金融領域彌漫開來。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有效方案,對推動經濟全球化持續健康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經濟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我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營造寬松有序的投資環境,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讓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為世界經濟金融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廣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對外開放合作”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跨境金融、商貿金融、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金融交流合作,支持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不斷擴大國際金融“朋友圈”,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廣東省廣州市委)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5日 07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金融 發展 經濟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