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一曲《梁祝》傳遞中國聲音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訪談

2017年04月17日 09:27 | 作者:記者 楊雪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

近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首次亮相阿布扎比藝術節,在阿聯酋酋長皇宮禮堂為當地觀眾帶來了兩場音樂會。音樂會上,著名小提琴藝術家呂思清與樂團共同演奏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讓當地觀眾體驗了中國文化與中國音樂藝術之美。此次造訪是國家大劇院與阿布扎比藝術節兩大藝術機構首次合作,也是呂思清作為音樂家第一次在這里演出。呂思清作為世界知名小提琴藝術家,一直努力將中國音樂帶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他將民樂經典《梁祝》帶到了近20個國家演出,他在中外音樂交流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為此本報專訪了呂思清,請他結合自己的藝術經歷談談中國音樂走出去等問題。

C20170417006-zx12


C20170417005-zx12

阿布扎比當地時間3月25日晚八點,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由指揮家張藝執棒,小提琴家呂思清亮相阿布扎比藝術節。

《梁祝》最重要的是它的中國文化解讀

問:呂先生,您好!祝賀您此次隨國家大劇院赴阿布扎比演出成功,并為當地觀眾帶去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您作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聽說在近年來的中外演出交流中,演奏最多的曲目就是這首曲子,您是否統計過總共演奏過多少次《梁祝》?又為何如此鐘情于《梁祝》?

呂思清:這是我第一次把《梁祝》帶到阿布扎比。演出之前,還接受了來自當地媒體的跨洋采訪,可見當地對于我們此次演出的重視以及對于《梁祝》的熱切期待。

問我演奏過多少次《梁祝》,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四五百次總是有的,并把這個曲目帶到了世界上將近20個國家。為何如此鐘情于《梁祝》?我想,首先,《梁祝》是中國最令世界所熟知的曲目之一,也是中國觀眾最為喜愛的曲目之一。其次,《梁祝》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是無論任何民族、國家的人都共同擁有的情感,這種情感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從文化的角度來解讀《梁祝》。無論是它的聲音、旋律還是故事本身,都體現著中華民族所追求的一種獨特的詩意之美。它講述的是中國故事,很多人認為這也是一個世界故事。所以我過去在其他國家演出時,會先給當地觀眾講解《梁祝》的故事內容。有一段時間,我覺得這似乎有些麻煩,就簡而言之這是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但是后來,我改變了這種觀念,我認為向外國人仔細講述一遍《梁祝》的故事內容,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個故事里的抗爭、阻力、沖突與《羅密歐和朱麗葉》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這個愛情故事里的阻力是整個封建勢力,抗爭的是當時的整個封建社會,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強調。我們因對愛情和自由的向往,而有了“化蝶”這一部分詩意而浪漫的想象。這體現著中國人對于美,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這就如古希臘的戲劇當中認為悲劇是最為崇高的,悲劇帶來的震撼也是更為深刻的,其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希望通過這首《梁祝》,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我愿意成為傳播《梁祝》的音樂使者。

中國文化對我的影響是根本性的

問:您從少年時期就曾遠赴國外接受小提琴藝術教育,后來回國繼續學習,并在中西方進行頻繁的藝術交流。可以說,中西方文化共同滋養了您對于音樂的體悟和認識,能否談談在這其中,中西方文化對您在音樂和人生方面的不同影響?

呂思清:我童年時期在中國學習小提琴演奏,11歲開始,又先后赴英國、美國專門學習小提琴演奏。有研究說,一個人在14歲以前所接受的語言教育,會形成與母語同樣地位的影響。所以在我14歲回到中國到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的時候,大家發現我的言行舉止比較西化。比如和同學聊天,他們感覺我說話的聲音比較低,有時幾乎聽不見我說話。男女同學一起走路,我會比較紳士地去為女同學開門,這些歐洲文化當中很好的一部分,都成為我的一種習慣延續至今。

在藝術方面,比如我在出國之前,曾只專注自己演奏的聲部、旋律,并未關注伴奏、樂隊在做什么。但有一次,在美國阿斯本音樂節上,我注意到我在國外學習時的師哥在看伴奏的旋律,研究所有的聲部在一起時,如何讓自己的旋律更好地融入整部作品,并使之塑造得更為鮮活、富有生命力,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此之后,我也會研究、關注整部音樂作品的旋律。

我在國外學習時,學校也不只是教我們演奏本身,而是要求我們了解音樂史、音樂理論,同時,還學習不同的藝術門類,比如雕塑、繪畫、舞蹈等,以全面提高藝術素養。這些年我在國內一直致力于青少年音樂教育,我發現國內還是更重視樂譜的音符演奏部分,不太重視通過學習音樂史和音樂理論來打開演奏者內心對于音樂的認識。我覺得,這一點恐怕是西方音樂教學之中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完善的地方。因為全面了解音樂的歷史和知識,會讓你更樂于去學習音樂的技術,而不是先學習技術,再去學習音樂情感的表現。

作為中國人,中國文化對我的影響勢必是根本性的,是根底上的支撐。在中國文化當中有很多傳統美德,比如吃苦耐勞、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等等,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基因當中。在海外,那些取得杰出成績的華人,無不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如果想在本地人占有相當優勢的領域當中取得成就,甚至超過他們,是非常艱辛的。在這其中,中國傳統美德中的堅韌、刻苦、勇于拼搏等精神,一定會在根本上影響自己。

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也影響著我們對音樂的認知理解與情感表達,比如文學傳統、古典詩詞等。中國文化當中追求寫意的、委婉的、情感細膩的部分影響著我。傅聰先生在彈奏肖邦曲目的時候,他的父親傅雷曾讓他讀中國的唐詩宋詞,因為傅雷認為,唐詩宋詞的詩意之美,有助于讓他對音樂產生共鳴。

如何傳播中國音樂的“聲音”

問:中國音樂文化歷史悠久,我們如何更好地傳播中國音樂的“聲音”,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

呂思清:在海外,我們為自己身為華人而驕傲,因為我們有幾千年悠久輝煌的文明歷史。我們的國家現在越來越強盛,這在很多方面都已體現出來,包括音樂家在國際樂壇上受到矚目,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發展和魅力所在。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我覺得,首先要注重正能量文化的傳播。對于真善美的作品,對于能夠凸顯中國文化當中獨特美學追求的作品,應該不遺余力地多加宣傳,比如京劇、民族民間藝術等。

我們經常說,語言窮盡之處,音樂才開始。音樂有它獨特的優勢,它是能夠超越語言而傳遞內心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更容易講好故事,更容易打動人心,更容易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是全人類、全世界共通的情感,所以用音樂來做文化傳播非常重要。

“似曾相識”,在文化傳播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多年以前,我在國外演奏中國作曲家馬思聰的《思鄉曲》,一位國外觀眾跑到后臺對我說,這首曲子自己沒有聽過,但是從中體味到他們的民族元素,感覺到一種熟悉的情感。我在演奏《梁祝》的過程中,也曾發現不只是與我們毗鄰的亞洲國家觀眾對這首曲子容易產生共鳴,歐美等國家的觀眾也曾有類似的表述。所以文化傳播“熟悉”是很重要的,它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如果能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受到這種似曾相識,非常有利于你的文化傳播。

在音樂界,有一種理論叫“旋律至上”,我覺得《梁祝》的成功也在于此。我在和譚盾、葉小鋼等音樂家在一起討論的時候,經常談到這個問題。中國音樂要真正地騰飛,為世界所熟知、認可,進而達到影響世界的水準,這并不只是演奏家的責任。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好的音樂作品。所有的音樂強國,都有它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作品,德國有貝多芬,俄羅斯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

今天,我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文化,我在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有自己的擔憂。比如今后十年,我還只是帶著《梁祝》這一首曲目到世界各地去演出嗎?我希望能夠把更多更好的中國作品帶到全世界。而就從《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本身而言,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打滿分的。它是在1959年由何占豪、陳鋼兩位作曲家作曲的,那時候,中國西洋音樂部分還是很薄弱的,所以它也有自己的歷史局限性。做好音樂傳播,最根本的還在于優秀的音樂作品的誕生。如何出好作品?涉及的問題很多,比如全民音樂素質的提高、音樂教育的普及、音樂類全日制院校的增加、音樂市場的成熟度等,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從具體音樂教育上看,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呂思清:國內的音樂教育,更專注于如何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比如如何使學生的演奏功底更加扎實,達到更高的狀態,取得更好的成績等,但是對于演奏以外的部分,老師很少有過多的交流和講述。國外的老師除了教授音樂演奏之外,對于整個音樂行業甚至你的生活等各方面都會提出建議,教你如何成為一名音樂家。比如如何與同行打交道?如何處理好與指揮、經紀人的關系?如何尋找經紀人?音樂人是如何運作的?如何挑選曲目?甚至包括作為一個藝術家,如何提升你的人格魅力和你的情商?像以前我認為選擇曲目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我的老師告訴我,這其中是很有技巧的。一場音樂會很長,在不同的地方,觀眾需要什么樣的情緒感染?怎么讓觀眾聽著舒服?都要講求細節。再比如我原來是戴眼鏡的,到美國之后,我的老師告訴我,我應該把眼鏡摘了,因為一個音樂家的外在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路還很長

但是有理由樹立文化自信

問:我們今天的音樂發展還有哪些困難和阻力?您有怎樣的建議?

呂思清:首先,音樂本身的創新是很重要的,不能故步自封。社會在進步,大家對于一個事物的理解和追求也產生了很多變化。古典音樂是很多年前被創作出來的,不同的樂團可以通過不同的演繹方式,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不要讓古典音樂慢慢被埋沒了。國家大劇院這些年推出的歌劇,無論是《茶花女》《卡門》還是《圖蘭朵》等,他們本身都是很老的劇目,但是我們用新的視角詮釋它、表達它,包括在燈光、舞美等各方面都進行了新的審視,而不是重復演出。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非常豐厚,王洛賓先生就曾把我們民間流傳很久的民族音樂素材進行了再提煉、創新,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動人旋律,所以善于挖掘、升華、創新可以使古老的音樂煥發新生,具有更高的品質。

音樂市場的開拓,也不能陳舊。比如一個音樂季的設計,你要推出什么樣的作品,吸引什么樣的觀眾,無論是感官上的、聽覺上的,還是思想上的,都要有所創新。這些年我們的音樂市場發展取得很多成績,尤其是硬件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去年在保利院線做了一次很長時間的巡演,差不多去了40多個地方,看到中國各個省市的硬件建設都有很大的發展。硬件設施很重要,有了這些基礎設施,你才有基礎邀請好的藝術家和劇目來演出。另外,音樂的普及和教育也在逐步提升,具體表現在我們琴童數量的增加。近年來,我辦了不少大師班,感受到國人對于古典音樂的熱情。同時,也看到國際一流的團體劇目來中國演出的質量有比較明顯的提升。不過,目前中國音樂市場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整體上的組織策劃還是比較混亂的。因為我們的市場和觀眾還是初級的,很多時候還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不是所有從事音樂演出行業的公司、團體都有正確的理念。我們要逐步實現規范化,一方面要提高從業人員的音樂知識和職業道德水準;另一方面,還要努力提高大眾對音樂的審美水平。

雖然困難很多,路還很漫長,但是我相信,我們的民族音樂有這樣豐厚的資源和遺產,我們的文化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積極發掘、勇于創新、逐步提高,我們有理由樹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也能夠在世界音樂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呂思清 《梁祝》 傳遞中國聲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