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重慶漢東城遺址第三次階段性考古結束
你知道重慶永川南部的長江邊上曾有一座“漢東城”嗎?3月29日,記者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該院日前對位于重慶永川區朱沱鎮的這座古城遺址進行了第三次階段性考古發掘,除了新石器時代窯址、商周時期墓葬及唐宋時期房屋基址等多處重要遺跡外,還發現了城體內完善的排水系統及宋代冶煉類等遺存。
漢東城遺址現場緊鄰長江,分布面積約40萬平方米,核心區面積約2萬平方米。
據考證,漢東城是唐、五代、北宋早期萬春縣(唐武德五年曾改為萬壽縣)的縣治,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現。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遺址西南方向發現一座寫有“漢東村”的石刻碑記,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將其稱作“漢東城”。
此次階段性考古自2016年10月開始,共發現灰坑84座、房址11座、墓葬3座、溝13條、柱洞54個,出土陶、瓷、石、銅、鐵、骨質小件共計1200余件,以唐宋時期川渝地區各窯口以及景德鎮窯、湖田窯、龍泉窯、繁昌窯等瓷器為主。
此外,考古隊員還在遺址中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陶窯、商周時期墓葬、唐宋房址,同時發現了城體內完善的排水系統。據考證,漢東城遺址東部緊鄰長江黃金水道,近可與合江、江津等相通,遠可直達武漢、上海等地,曾經是重慶的十八水驛之一。
據《永川縣志》記載,該遺址為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所置萬春縣縣治所在地,至宋代(公元967年)廢縣,歷時300多年。“但是作為縣治,除了有城墻、住宅區、道路,還應該有衙署。”漢東城遺址考古現場負責人代玉彪表示,在此前發掘過程中雖獲取了較多衙署位置的線索,但是其確切位置、布局和規模、城市格局和城防系統等仍然是謎,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據悉,通過本次考古進一步明確了漢東城遺址宋代市鎮布局及功能分區,與金屬加工相關的坩堝類遺存及手工作坊的發現對于探討宋代市鎮的金屬加工形式及工藝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建筑歷史研究所所長王貴祥教授此前在實地考察漢東城遺址時表示,漢東城的城市空間技術、城市格局和護城墻的結構完整地展示了宋代小城市的形象。像這樣被發掘出來的宋代小城,有這么好的道路、房舍和排水系統,還是第一次見到,其完整和規整的程度,都表明了漢東城在宋代已經相當富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重慶漢東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