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孩子在學校食堂吃的啥? 家長可用手機看直播
4月5日上午,家住成都市龍泉驛區的白領劉琴在工作間隙拿出手機,打開“校餐云”平臺,看到的正是關于兒子學校午飯的直播視頻:龍泉驛區第一小學內,數名食堂員工在廚房后面有條不紊地為全校師生準備午餐。淘米做飯、洗菜切菜、炒菜掂勺……全被廚房的幾個攝像頭完整記錄下來。
同一時間,在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信息化監控中心,來自肖家河各社區的食品安全監管志愿者,也正通過大屏幕監控肖家河轄區內6所學校午餐烹飪全過程。
校園食品安全越來越受社會關注,然而長期以來,對校園食品的安全監管一直是個難題。依靠人盯人、點對點的管理模式已無法高效、可靠地確保食堂安全運營。攝像頭的“走馬上任”可謂應運而生。
買菜煮飯都有影像
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預防
“只要有網絡,隨時隨地都可以點開看。”劉琴點開手機,輕車熟路地向記者展示觀看監控的操作頁面。她介紹說,只需要微信關注“校餐云”,根據提示獲取驗證碼后,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包括孩子今天吃什么、食品的烹飪過程以及食品的溯源。
龍泉驛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單周標介紹,目前龍泉驛區已有兩個學校試點“校餐云”,這個監管平臺除了直接對家長開放,作為監管部門,他們還可通過“校餐云”查詢該校近一周來的食材溯源、消毒情況以及電子臺賬,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實現快速處置。“通過電子化智能溯源,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單周標說,為確保食材從采購、儲存、加工到最后留樣等環節的真實性,他們要求食堂工作人員在相關環節均要通過影像取證,照片上會自動顯示拍照時間、地點、拍攝人以及GPS定位,不能做任何修改。這樣不僅可以確保信息真實可靠,當錄入數據顯示出臨期食材、易發生食物中毒的食材時,系統都會點對點進行自動報警。“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管,變過去的事后補救為事前重點預防。”
線上線下齊抓共管
居民自發組隊參與監督
“校餐云”實現了對校園食品安全的指尖“監控”。肖家河街道則動用了志愿者力量,實現線上線下齊抓共管的局面。
“目前,我們肖家河街道所有學校已實現監控覆蓋,做到向社會公開、主管部門公開、監管部門公開。”肖家河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白波說,自2015年成都市開展明廚亮灶工程以來,肖家河轄區內6所學校都在食堂操作間安裝了監控。如今,這些食堂的監控升級,連通至肖家河街道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食藥監所,供政府監管監督,實現了轄區內所有學校食堂監管全覆蓋。
除了政府、學校參與監管,肖家河街道還組織了食品安全監督志愿者,共同參與到學校食品安全的監管之中。“調動群眾參與進來,不僅讓大家更放心,也為我們校園食品安全多上一把鎖。”肖家河街道的食品安全監督志愿者來自于轄區內各小區,他們自發排班,分時段來到位于肖家河街道二樓的信息安全中心監控各學校的食品烹飪流程。“我自己的孫兒也要上學,來看看更放心。”肖家河永豐社區食品安全監督志愿者王蓉說。
訪談
全國政協委員梁偉華:
借力智能化平臺破解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難題
今年全國兩會上,梁偉華提交了一份提案,內容就是關注校園食品安全。提案以成都龍泉驛區、甘孜州的試點為例,建議建設校園食堂監管云平臺。
4月5日,梁偉華在考察龍泉驛區的試點情況時說,在監管上,校園學生食堂分布廣、環節多。截至2014年底,我省僅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就已覆蓋125個區縣,已建和在建學生食堂數約1.33萬所,覆蓋學生376.8萬名。然而,監管模式卻主要是以學校日常監督檢查為主,很難做到及時全覆蓋,監管滯后不可避免。同時,執法部門檢查、抽查也難以起到長效的監管作用,依靠事后監管和追責,無法達到連續性監管的效果。
“將信息化監管引入校園就顯得尤為必要。”梁偉華建議,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應該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管,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推廣建設“互聯網+學生食堂安全”的綜合管理云平臺,運用云計算技術,將涉及學生食堂食品安全的一攬子問題,納入全鏈條全要素統一監管,對學校和托幼機構相關數據進行匯總,推行每餐、每日追蹤檢查的全環節閉環式管理制度。
編輯:梁霄
關鍵詞:孩子 學校 食堂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