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英國“脫歐”十人談
新華社倫敦3月27日電綜述:英國“脫歐”十人談
新華社記者桂濤
本月29日,歷史性的英國“脫歐”進程即將啟動。“脫歐”將帶來什么?是一個掙脫桎梏的大不列顛,一個走向分裂的歐盟,還是一個更加紛亂的世界?
“脫歐”公投舉行9個月來,眾聲喧嘩。興奮、沮喪、懷疑、恐懼,各種情緒都將隨著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9日的“脫歐”宣誓再次從人們心底翻騰起來。
“脫歐”觀,千人千樣。新華社記者記錄了10個采訪對象眼中的“脫歐”:
——奧尼爾,52歲,4個孩子的父親,居住在英國北部“銹帶”(傳統工業衰敗地區)城市利物浦郊區,投票支持“脫歐”:“我并不認為‘脫歐’會影響我和我的家人,值得為此冒次險。雖然歐盟幫助歐洲實現了戰后的和平穩定,我們這一代不必和父輩那樣在部隊中做蛙跳訓練,但英國必須‘脫歐’。我大兒子現在還住在租來的房子里,看不到買房的希望。我知道‘脫歐’將是一次艱難的旅程。”
——馬修·艾略特,英國“脫歐”陣營官方拉票組織“為‘脫歐’投票”原首席執行官,被英媒稱為“‘脫歐’運動CEO”:“對歐盟而言,英國的退出是一次警告,但也許也是一次機遇。歐盟需要改革以留住其他成員國。”
——羅賓·尼布利特,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國際問題專家:“英國的直覺和利益需要都將讓它在‘脫歐’后保持對外開放。英國需要找到一種方式,在離開歐盟的同時不破壞歐盟其他27國的內在凝聚力。”
——吉姆·奧尼爾,“金磚四國”概念首創者、英國前財政部商務大臣,支持“留歐”:“英國選民利用‘脫歐’投票的機會來表達他們對幾乎所有事情的不滿,投票已不再是關于歐盟了。我始終認為人們高估了貿易協定的重要性,英國未來的貿易和其他國家一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興國家的需求。”
——馬丁,波蘭人,倫敦一家駕校教練,在英國工作8年:“‘脫歐’是瘋狂的舉動,我家鄉的那些朋友已經很難拿到英國簽證了,英國人要關上大門,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會趕我走。”
——利亞姆·伯恩,英國前財政部副大臣,現為工黨議員:“‘脫歐’應該被定義成一種全新的、更為積極的英歐關系的起點,我們正在努力試圖制定出與歐洲及全世界關系的新維度。‘脫歐’意味著我們在防務、氣候變化、國際發展、創新和發展等方面也需要加倍努力。”
——馬丁·羅特,德國人,曾任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館長,在英國公投“脫歐”后辭職:“‘脫歐’讓英國變得不寬容,變得更加仇外,這顯然不符合我們博物館設立的初衷,也不符合博物館的精神。我是個堅定的歐洲主義者,雖然歐洲目前遇到許多政治問題,但我仍然相信一個自由開放的歐洲,而目前英國的情況和我的這一信念完全相反。”
——強納森·諾貝爾,英國林肯郡波士頓市議會英國獨立黨副領袖。該市所轄波士頓鎮是“脫歐”公投中全英“脫歐”票比例最高的地方。諾貝爾:“獨立黨提出的‘重新拿回我們的主權’這一‘脫歐’口號之所以在波士頓受到擁護,原因之一是波士頓人希望對進入英國的移民數量和構成進行控制,限制非技術工人進入。歐盟是個‘帝國’,它的官僚制度和腐敗嚴重損害了英國的主權。”
——蒂爾德里,支持“愛爾蘭統一”的北愛爾蘭新芬黨成員:“英國‘脫歐’后,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現在人員自由流通的‘軟邊境’將成為‘歐盟區與非歐盟區’的‘硬邊境’,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我們呼吁北愛爾蘭獨立。”
——朱麗葉·碩爾特,莎士比亞家鄉、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鎮鎮長,支持“脫歐”:“大家投票時都不太清楚未來會發生什么,事實上一些報紙上的信息也是相互矛盾,一些頭條具有誤導性。但英國確實需要找回我們一點一點失去的價值觀,回到從前。”(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脫歐 英國 歐盟